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98662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體育教學管理以體育教師教學的實施申論: 林啟賢 壹前言 林竹茂(民79)研究指出體育教學管理是教師依據規範標準對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針對觀念技術知識及行為各方面變化予以有計劃有目的地提供教學所需之回饋資訊亦即教師在體育教學時進行有計劃有素質管理之重要方法。許明彰(民83)亦指出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僅在於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和品德的培養。體育教學從事室內室外教學所使用的場地設備和器材多教學過程更富於變化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教學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近年來國人在大型國際賽會中成績普遍不理想四方指責之際又逢大學三四年級之體育課程更改為選修更凸顯國人對體育課程存在

2、的價值存疑。吳萬福(民78)指出學校體育是推展全民體育的核心與原動力。也就是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之根本體育教學更是主宰整個學校體育成敗之關鍵實施合理的體育教學值此之際是刻不容緩的課題。而管理學門之應用將使體育教學發揮最大之功效認真探討體育教學的管理進而付諸實施實有其必要性。 貳體育教學的意義與體育教學管理的意義 吳萬福(民81)說明體育教學的意義是以各項有教育價值的各種運動做為教材以場地設備器材為環境教師採用合理有系統的手續指導學生學習各項運動知識與技能滿足身心需求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社會行為啟發運動興趣充實康樂生活的具有目的性的師生活動 (p.19)。 以管理(management)的定義而言從設

3、定目標到有效結合人力來完成的過程即是管理(鄭志富,民79)。而這個過程需要運用行為與判斷的技術亦即溝通激勵領導及運用內心感覺等無法量化的能力。因此他是一種藝術。由於他需要運用邏輯及分析的技術加以量化來分類及做事實研析所以管理也是一種科學。 體育教學既為學校教育中之一環如何發揮他的效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皆為中外體育專業人員尤其是體育教師一致追求的目標。因此透過選取組織設計各項富有教育意義的運動項目為教材安排各種合宜的場地設施提供足夠的器材做最有系統最有效的教學使學生得以在認知方面獲得各項運動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在情意方面獲得人際關係心理發展及有關的倫理道德以及在技能方面精熟各項運動技術終生享用應是體育

4、教學管理的最好詮釋。 參體育教學管理 一以時間劃分: (一)體育課前管理: 1體育教學文件的管理:包括全年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單元教學計劃和教案。集思廣義研擬出一適當之課程內容。 2備課的管理:教師的備課原則上是單獨作業但也可以及合同一年級同一教材的教師們實施集體創作方式共同推選一該科之召集人集思廣義研擬出一適當之課程內容。 (二) 體育課中管理(指教學過程管理):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上所扮演的角色既是組織教學活動者又是組織管理者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管理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 而體育教學屬於動態教學田徑場各類球場游泳池體育館室內外皆是上課的地點控制學生並不容易。程紹同(民83)研究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若能

5、應用情境式的領導原則(situation leadership)來指導應可符合個別化的學習需求亦能做好教學管理的工作。情境式領導的精義強調因材施教(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教師先行診斷(diagnose)學生們不同的運動技能程度及練習的投入(committment)程度以決定運用何種領導方式。運動技能程度取決於過去的訓練或經驗而投入程度則決定於個人信心與動機。因此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而提供督導型教練型支持型及委任型的教導方式(表一)並且配合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的方法可協助教師做一次完美的演出。另外還要有危機管理(ris

6、k management)的觀念平時必先做好危急意外傷害和緊急突發事件的處理步驟和計劃遇事不慌張處理得宜。 (表一:運動技能發展與領導類型) 運動技能發展程度 適切的領導類型 D1:低量的運動技能 高度的投入精神。 S1:督導型(Directing) 密切的指導隨時給予回饋糾正錯誤動作。 D2:部份的運動技能 低量的投入精神。 S2教練型(Coaching) 持續給予指導與回饋加強正確動作的練習。 D3:高度的運動技能 部份的投入精神。 S3:支持型(Supporting) 多獎勵多聽反應並支持學生自我挑戰 。 D4:高度的運動技能 高度的投入精神。 S4:委任型(Delegating) 賦予

7、協助指導任務(小老師制度) 動作示範。 (資料取自:程紹同(民83)。運動管理法則在大專體育教學上的運用。國民體育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三期127。) 而上課管理的問題考慮黃金柱(民77)指出可由下列幾點加以思索: 1. 上課前的更衣時間花費多少?下課後的更衣時間又是多少? 2. 點名所需的時間有多少? 3. 學生分組所需的時間有多少? 4. 學生是否有適當的準備以參與上課? 5. 是否引起學生改進的動機以及學生是否參與有目的的活動? 6. 學生能顯現渴望熱心愉悅專心重視嗎? 7. 所有學生是否深思熟慮地參與單元或上課教材有關的活動? 8. 學生是否顯示出瞭解每日課程的目的? 9. 學生是否知道其對

8、團體安全和幸福的責任? 10. 教師的重複說明時須花費多少時間? 11. 教師的注意力是否一直朝向有個別問題者和令教師困擾的團體?或者注意力朝向所有團體的監督管理和對某些團體予以幫助? 12. 學生在上課時間結束時是否能從積極的參與中顯示滿足感? 而黃金柱(民77)亦指出上課管理具有下列目的: 1. 上課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和有效的使用。 2. 經由上課程序和過程確保團體的安全。 3. 提供一能產生教學有效控制的教室氣氛。 4. 促進上課中每位學生的自我訓練和自我動機。 5. 發展學生自我努力和與他人彼此合作的責任感。 6. 增加師生間深厚的情誼以促進學習。 7. 創造一團體精神每位學生感覺很安全

9、和團體伙伴相處時很舒服。 8. 承認和提供團體內每位學生的需要與興趣。 9. 就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做最有效的使用。 10. 提供上課最有效率的組織和安排俾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大陸學者劉壽山(1995)說明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管理的技巧有以下七種: 1. 融通式:其包含情感融通和訊息融通兩方面。教師藉著情感融通建立起與學生間的相互信賴而藉著信息融通了解學生的體育基礎身體狀況心理活動等。而學生則了解教師教學之目的互相配合達成教學目標。 2. 發問式:發問式是一種應用語言的教學手段。如對於一種難度較高動作之學習教師為糾正學生之動作採用發問的方式指導學生透過討論回答老師之問題藉此提高學生注意力及思索

10、力以達到動作實現之正確性。於此老師發問的技巧性便非常重要因為同一件事情會因老師發問方式不同而有不同之結果產生。 3. 參與式:指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管理參與決策。如讓學生組織遊戲比賽或小組練習給學生創造發表自己意見和觀點的機會當學生的意見觀點備採納就將激發其學習熱情與興趣。 4. 層次式:人的需求式有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亦同。教師在教學時有步驟的採取輔助性練習分解練習完整練習以滿足學生心理層次的需求。並且適時提出新的更高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藉以不斷滿足學生日益變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 5. 期望式: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有不同的期望心理教師對於在教學活動中表現較好及表現較不理想的學生要恰如其

11、分的表彰和鼓勵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學習期望。 6. 寬容式:體育教學不同於其他教學教師往往必需忍受風吹日晒之辛苦。但學生往往不知老師的辛勞上課中態度言語多有頂撞教師應妥善處理這些矛盾嬴取學生尊敬營造更好的師生情誼及學習氣氛。 7. 影響式:教師於教學中不僅以言語去教導學生對於體育運動之重要性老師要在態度思想行為上確實表現出來用愛心及耐心影響學生並啟示範作用言教身教並行的影響學生。 陳玉枝(民85)指出,體育教學過程評量-MET分析法中亦提及增加教學效果改善體育教學品質落實體育教學目標之方法有: 1. 有效的組織:可由充足的器材事先佈置場地分配好器材設備使用最少時間的點名技巧善用小團體和組織形態以

12、促進活動使用製作標的的暗示以快速組織學生等方式達成。 2. 有效的監管:從督導學生活動使用訊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從一種活動快速的轉移至另一種等方面作加強。 3. 不中斷活動:可使用循環或分站活動組合數種技能成為連續性的活動或訓練邊提示教學重點邊進行活動等做改善。 4. 鼓勵適度的活動:可由使用有效的空間或器材建構學習活動修改規則成為適宜的活動當第一位學生進入課室及開始活動減少教師只要求學生單方面聽的方式獎賞善用體育課時間的學生等方面著手。 (三) 體育課後的管理(指評量的管理): 體育教師體育課後應做必要的分析和評估。並從評量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葉憲清(民83)認為,體育管理評鑑是體育

13、評鑑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環。體育教學評鑑是為提高體育教學績效以及為發現體育教學缺點進而加以改進所做的各種必需條件的經營評鑑活動。所以教師應善用評鑑以檢視自己的教學成效。 我們從目標化資訊化兩方面加以評述評量: 1. 目標化評鑑: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美國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於西元1954首次提出是一種現代管理理論以科學化的方式控制部屬們的行為表現此一原則亦可運用於學生成績評量的參考(朱文雄,民79)。目標管理(MBO)的原則即協助部屬訂定個人行為表現目標並且努力達成之。在教學評量上教師應先行評量學生能力然後設定期末測驗標準使學生

14、們有一個練習的動機和目標接著教師則盡力指導學生通過測驗(即達到既訂目標)在目標設定上有幾點是應注意的:(1)具挑戰性:易於達成的目標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動機亦無成就感。所以訂定的目標應具有挑戰性且須學生充分努力方能達成的目標。(2)具可行性:高難度的動作非一般同學可以學會目標過於理想化易造成挫折感所以訂定的目標應是學生藉著充分努力可達成而非遙不可及的憧憬。(3)具合理性:雖然體育課是必修科目(就一般情況而論)但學生各有其專業修習科目花在練習上的時間有限教師不應以體育系學生標準不合理的要求學生。(4)數據化:各項測驗標準和目標的設置英予於數據化易於比較分析較為客觀。 2. 資訊化評鑑:隨著科技的發達

15、教師應善用電腦之資訊於評鑑上之應用。教師對於各項測驗成績之呈現首先應使用數據化處理而後將數據化的成績予於建檔儲存於電腦之中藉著電腦的分析比較以獲得更進一步的教學資訊並藉此修訂教學內容重訂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 二上課場地管理: 上課場地的管理是體育教學技術最基本亦最難於控制的技術。當場地管理良好器材佈置井然有序時便不覺得它的重要。但一旦管理不好時則立刻問題叢生運動傷害隨時會發生甚至無法進行教學(許樹淵,民77)。尤其室外課的管理包羅萬象不但有學生間問題的發生且場地間之使用班級之上課,相互影響牽制應有盡有加上熱天時學生怕晒太陽躲到陰涼處之現象時有出現體育教師在場地環境的管理方面不但要有良好的方法還要有精湛的技術更需要配合經驗賦予情感才能臻於藝術化的境界。 場地器材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硬體設施對於支援教學活動有絕對之貢獻(鄭志富,民79)。俗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善於管理場地器材俾使其在教學發揮最大之功效其重要性及代表之意義毋庸置疑。底下本文就從場地管理的目的內容方法加以論述: (一) .場地管理的目的: 1. 維持秩序:使學習環境和情境中的秩序良好教師可以專心教學學生可以安心學習。 2. 輔助教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班級人數多場地範圍大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