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综合分析题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937259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综合分析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综合分析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

2、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

3、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4、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

5、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

6、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

7、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联系实际,在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中在对待发展、在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及统筹兼

8、顾的发展上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解决思路等。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6、怎样正确理解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二章1、 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答题要点:(着重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理想就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

9、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人口高峰、就业人口高峰期的到来;高校扩招;市场供求;就业观念等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如何实现理想就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立足于国内外、家庭、专业实际,科学自我定位;解放思想,突

10、破传统就业观念,(比如大都市就业观)寻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其中点为基本原理,要求以教材为根本依据;点属主观分析部分,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有据即可。)第三章1、 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答: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她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分)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条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勾

11、结,残酷压榨中国人民,严重阻碍着中国政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1分)从帝国主义入侵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70多年的英勇斗争,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但所有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不能找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出路,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迫切需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来领导。这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便历史地落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

12、党的肩上了。(2分)第二,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分)第三,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各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2分)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

13、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4分)2、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说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形成,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变。这种转变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14、的形成。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3、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请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述。答:第一,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来领导。(3分)第二,要制定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党在政治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重要的是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3分)第三,要对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3分)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

15、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3分)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严肃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分)以上未结合史实相应减分。4、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答: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物质斗争为主要形式。(1)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

16、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从近代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队庞大的反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革命的战争推翻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第四章1、 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答案要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