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9745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七律 长征 【重点难点点拨】 一、生字学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逶迤(wi y)磅礴(png b)岷山(mn)2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3形近字正音组词二、词语积累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等闲:寻常、平常。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作品简介七律 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本诗估计写于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

2、、越过六盘山前。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3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录和载体,遂成为史诗;是毛泽东本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人生经验的写照,凝聚着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遂成就了他所赞同的中国传统诗学思想“诗言志”的审美特征。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 长征概况: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

3、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巧渡金沙江: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这是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结果。飞夺泸定桥:大渡河的泸定桥只剩下铁索,桥东泸定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用机关枪、迫击炮封锁着桥头。红军选了二十二名英雄组成突击队,下午四点,冲锋号响了,在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突击队冒着弹雨,攀着铁索,冲杀过去,

4、敌人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的城门封住。勇士们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冲进城内。大队人马随即开过泸定桥,激战两小时,消灭敌人两个团。五、文章主旨和结构分析 长征是一个大题目,毛泽东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来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全诗共四联,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首联对长征作概括描写,颔联、颈联、尾联选择长征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具体的描写。“不怕”“只等闲”概括了红军战士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下文的“腾细浪”“走泥丸”“暖”“更喜”“尽开颜”将这种精神具体形象化。“远征难”“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下文的“五

5、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这长征途中的五个典型事例,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演绎得淋漓尽致。六、重点语句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长征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草芥,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

6、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极言山之绵亘高大,这是客观的山,真实的山,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明暗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奔腾

7、的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为红军的胜利纵情欢唱。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没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令人望而生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

8、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面对这千年积雪万丈高寒的岷山,庸人懦夫只有胆战心惊,丧魂失魄,而红军战士却是“更喜”。“更喜”二字,饱含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本色。“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陕甘宁根据地就在眼前,长征的最后胜利就在眼前,红军战士怎能不开颜欢笑呢?七、其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知识 1长征又

9、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2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3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萧华过雪山草地 八、写作特色 1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中心。 长征是一个大题目。在这样一年的长途跋涉中,红军跨过了多少高山大河,踏过了多少丘陵草地,闯过了多少自然的关隘和人为的封锁线,有多少次值得记录的胜利战斗,有多少应该大书特书的革命斗争故事!毛主席则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寥寥数笔,便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勾画出

10、来。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这五件事都十分典型。 2两条思维线并驾齐驱。 全诗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更喜”“尽开颜”,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3语言精练优美。 全诗56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有力地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歌运用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比喻句有“五

11、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句有“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对偶,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九、课后习题解答 (一)1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2略 (二)1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 2诗中写的“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描绘长征的诗词有清平乐会昌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诗词。 (四)提示:用钢笔抄写,字是正楷,要规范。【同步达纲练习】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i

12、 y_ 2png b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 3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 五、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 5对这

13、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_ _ 六、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巨澜()酣()锷()堕()拄()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