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试卷b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83919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试卷b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质工程学试卷b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质工程学试卷b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质工程学试卷b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质工程学试卷b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试卷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试卷b(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活性污泥: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附着大量具有活性(能分解污 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附着大量具有活性( 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附着大量具有活性 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在外观上呈絮绒颗粒状, 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在外观上呈絮绒颗粒状,能在静止状态下立 即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下沉的污泥。 即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下沉的污泥。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 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 的 活性污泥中能挥发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活性污泥中能挥发的固体物质的质量。3、污泥沉降比:简称 SV ,混合液在量筒里静止 30 分钟后所形成污 简称 泥的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

2、泥的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 4、最小污泥龄:指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指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指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5、硝化反应:指氨氮在亚硝化菌氧化下变成亚硝酸氮,继而亚硝酸 指氨氮在亚硝化菌氧化下变成亚硝酸氮, 氮再由硝化菌氧化为硝酸盐的化学反应。 氮再由硝化菌氧化为硝酸盐的化学反应。 6、反硝化作用:由一群异养菌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烟硝酸氮和 由一群异养菌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 由一群异养菌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 和硝酸氮还原成气态氮( 的过程。 和硝酸氮还原成气态氮(N2)或 N2O 的过程。7、氧化沟: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它池体狭长,池身较浅,曝气池一般呈封闭

3、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它池体狭长,池身较浅, 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 的环状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池中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的环状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池中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8、水力停留时间:指水从池体一段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指水从池体一段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指水从池体一段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9、 厌氧的产氢产乙酸阶段: 是将产酸发酵阶段 (除乙酸) 和 是将产酸发酵阶段 2C 以上的有机酸 除乙酸) 醇 转化为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的过程,并产生新的细胞物质。 转化为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的过程,并产生新的细胞物质。 10, 污泥脱水: 用真空、 加压或干燥方法使污泥中的水分分离,

4、 减少污泥体积, 指用真空、 加压或干燥方法使污泥中的水分分离, 减少污泥体积, 降低储运成本。 降低储运成本。填空题1、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优势细菌有 动胶杆菌 、假单胞菌属和 产碱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黄杆菌、 。 随处理水 大肠埃希氏杆菌 2、 每日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包括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的污泥量和 流出的污泥量 。 3、Lawrence-McCarty 第一基本模型,表示的是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 、产率 、底物比利用速率以及 (Y) ) 4、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 微生物的衰减速率 CAS 之间的定量关系 5、机械曝气装置分竖轴机械曝气装置和卧轴式机械曝气装置,在竖轴曝气装置

5、 里常见有:泵型、K 为 盘式曝气器 型、倒伞型 和 平板型;在卧轴式机械曝气装置里主要分 倒伞型 和 转刷曝气器。6、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效果检查中,能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有:污泥沉 降比、MLSS、MLVSS、 SVI 和 微生物镜检观察 。1、简述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8 分) 污水中的有机物,首先被吸附在大量微生物栖息的活性污泥表面,并与微生物细胞表面接触,在透膜酶的作用下,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大分子的有机物,则必须在西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 被水解为小分子后再被微生物摄入细胞体内。微生物通过各种胞内酶的催化作用, 摄

6、入细胞体内的有机物金行代谢反应。 微生物通过各种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对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物金行代谢反应。 过程为两步: 1) 分解代谢:微生物对一部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的无机物,并提供合成新细胞物质所需的能量;2) 合成代谢:剩下的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所需能量来自分解代谢 微生物对自身的细胞物质进行分解,并提供能量,即内源呼吸或自身氧化。当有机物充分时,大量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内源呼吸作用不明显,但当有机物消耗殆尽时,内源呼吸就成为提供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主要方式。 2、影响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因素有哪些?(5 分) 有营养物、溶解氧、PH 值、温

7、度和有毒物质 3、 Lawrence-McCarty 模型的推论的公式有哪五个?并一一写出来(10 Se=Ks(1/c+Kd)/Yvmax-(1/c+Kd)-在完全混合式中处理水有机物浓度 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c)之间的关系式 (2) X=cY(S0-Se)/t(1+Kdc)-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 X 与 c 的关系(3) Yobs=Y/(1+Kdc)-表观产量(Yobs)与 Y、c 之间关系 (4) Q(S0-Se)/V =K2XSe-莫若公式推论1(5) q=(S0-Se)/XV =K2Se-莫若公式推论 2 4、氧化沟工艺为什么能除氮?(4 分) 在氧化

8、沟内由于溶解氧浓度不一致,在曝气装置下游,溶解氧浓度从高到低变动,甚至可能出现缺氧段,氧化沟的这种独特的水流状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将其区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 硝化作用,取得脱氮效果。 硝化作用,取得脱氮效果。 5、解释 SBR 法的五个阶段工作流程(10 分) SBR 反应器操作按时间次序,一个周期分为五个阶段:进水阶段 反应阶段 沉淀阶段 排水阶段(1)进水阶段:进水前反应器内存在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可以起到水质调节作(2)反应阶段:包括曝气与搅拌混合,此阶段主要是好氧过程, 可以处理有机物和对氮的硝化作用;(3)沉淀阶段:停止曝气,使混合液处于静止

9、状态,活性污泥与水分离。此阶段时间控制得长短后,可以形成缺氧后氧状态能够进行反硝化和除磷效果(4)排水阶段:经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出水,一直排到最低水位(5)闲置阶段:排水后,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此阶段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主要根据污水的水量和水质情况而定。6、解释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净化污水的过程。 分) (6 生物膜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开始时, 生物过程。 答:生物膜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开始时,少许微生物附着 在附着体上,同时分解污水中有机物 主要是好氧菌) 随着附着层的增厚, 分解污水中有机物( ;随着附着层的增厚 在附着体上,同时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主

10、要是好氧菌) 随着附着层的增厚,微 ; 生物膜里面开始进入厌氧状态,由于,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里层的速率慢的缘故, 生物膜里面开始进入厌氧状态,由于,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里层的速率慢的缘故, 外层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中间层则为兼性状态,最里面处于厌氧状态, 外层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中间层则为兼性状态,最里面处于厌氧状态,也就 整个膜能够完成好氧,兼性和厌氧的生化处理作用; 说,整个膜能够完成好氧,兼性和厌氧的生化处理作用;随着生物膜进一步增 同时在水力的作用下,里层的膜不断老化而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厚,同时在水力的作用下,里层的膜不断老化而失去活性,甚至死亡,则与之 相连的小块膜脱落,变成剩余污泥而

11、被排到池外。膜的整个生长过程就是对包 相连的小块膜脱落,变成剩余污泥而被排到池外。膜的整个生长过程就是对包 裹在外面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氧和有机物不断进入膜而被消耗, 裹在外面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氧和有机物不断进入膜而被消耗,产生的二氧 化碳则被排到膜外,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化碳则被排到膜外,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7、列举三种典型生物流化床工艺并比较它们的特点(6 分) 答:有液流动力流化床、气流动力流化床和机械搅拌流化床三种。 有液流动力流化床、气流动力流化床和机械搅拌流化床三种。 (1) 液流动里流化床一般为两相流化床,以液流为动力,使载体流化,在流 ) 液流动里流化床一般为两相流化床,

12、以液流为动力,使载体流化, 化床里只有污水和载体想接触,而在单独的充氧设备内对污水进行充氧; 化床里只有污水和载体想接触,而在单独的充氧设备内对污水进行充氧; 【第 4 页 共 6 页】 (2) 气流动利流化床,也称三相流化床,是以气体为动力使载体流化,在流 ) 气流动利流化床,也称三相流化床,是以气体为动力使载体流化, 化器里存在有液相、气相和固相,液相为污水,气相为空气, 化器里存在有液相、气相和固相,液相为污水,气相为空气,固相为载 三相同时进入流化床,在空气强烈地混合和搅拌作用下, 体,三相同时进入流化床,在空气强烈地混合和搅拌作用下,载体之间 也产生强烈摩擦作用 外层生物膜脱落; 生

13、强烈摩擦作用, 也产生强烈摩擦作用,外层生物膜脱落; (3) 机械搅拌流化床,又称悬浮粒子生物处理器,流化床里分为反应室和固 ) 机械搅拌流化床,又称悬浮粒子生物处理器, 液分离室两部分组成,中央接近反应床底部安装有叶片搅拌机, ,能带动 液分离室两部分组成,中央接近反应床底部安装有叶片搅拌机, 能带动 , 载体呈悬浮状态,中间采用空气扩散装置充氧, 载体呈悬浮状态,中间采用空气扩散装置充氧,达到对污水的有机物处 理的效果。 理的效果。 8、 画出厌氧生物处理四阶段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的文字要注解详尽) 分) (8 复杂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 复杂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

14、白质和脂类) (1)水解 ) 简单有机化合物(单糖、 简单有机化合物(单糖、氨基酸和肽等 (2)产酸发酵 ) 挥发性脂肪酸和醇(丙酸、丁酸、 挥发性脂肪酸和醇(丙酸、丁酸、戊酸和醇等 (3)产氢产乙酸 ) H2+CO2 同型产乙酸 乙酸 (4)产甲烷 ) CH4+CO2 9、生物除氮原理是什么?(从生物能的转换和化学方程式角度) 分) (8 答:污水生物处理氮的转化包括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氮的转化包括同化、氨化、 (1) 同化作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氨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分, ) 同化作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氨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分, 随剩余污泥排出;

15、 随剩余污泥排出; 氨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醇 (2) 氨化作用:氨基酸 氧气 ) 氨化作用:氨基酸+氧气 氨气 二氧 化碳 醇 【第 5 页 共 6 页】 (3)硝化作用:氨氮的氧化过程 )硝化作用: 亚硝酸盐+水 氢离子 铵+氧气 氧气 亚硝酸盐 水+氢离子 此反应能量关系: 此反应能量关系:G=-270KJ/MOL 氨氮 亚硝酸盐+氧气 亚硝酸盐 氧气 硝酸盐 此反应能量关系: 此反应能量关系:G=-80KJ/MOL 亚硝酸盐+氢离子 亚硝酸盐 氢离子 硝酸盐+氢离子 硝酸盐 氢离子 亚硝酸盐氧化过程 亚硝酸盐 (4)反硝化作用:亚硝酸盐还原过程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过程 氮气+水 氢 氮气 水+氢 氧离子 氮气+水 氢 氮气 水+氢 氧离子 10、稳定塘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 分) 答:温度、光照、混合、营养物质、有毒物质和蒸发量及降雨量 温度、光照、混合、营养物质、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