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77356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老师学案教师版张冬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老师学案设计张冬梅【文海拾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课内测试】一、识记字词1.下列词语注音、解释。魏 巍( ) 蔡 芸 ( ) 芝 黑痣 ( ) 褪( ) 色 焚 香( ) 磕( ) 头 榆 钱( ) 狡猾( ) 卜问( ) 海鸥 ( ) 占据( ) 援助( ) 权威( ) 纠纷( ) 慈爱( ) 依恋( )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心情如水: 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即( ) 既( ) 孤( ) 弧( ) 卷( ) 券( ) 蜜( ) 密( ) 恋( ) 念( ) 二、感知

2、内容作者一共选取几个典型事例?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一共选取七个典型事例A、蔡老师假装发怒;B、老师教我们跳舞;C、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D、老师教我们读诗;E、我们看老师写字;F、老师为我们排除小纠纷;G、我梦中寻找老师。前五个事例写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后两个事例,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后两个事例是在前五个事例的基础上写的,是爱戴、依恋蔡老师感情的步步加深。 综合起来:作者通过回忆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之情,感情步步加深,使文章有巨大的感染力。 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

3、样的老师。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6.全文都用第一人称”她“而这里(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为何用第二人称?在这里用第二人称,以直接的叙述方式,加强句子的感染力,表现我对老师依恋深厚的程度。7.一般来说小孩都盼望暑假的到来,而且越长越好,为什么说”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因为我一直都盼着开学,能够见到老师,所以觉得漫长。8.文中(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模模糊糊和迷迷糊糊可否对调,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迷迷

4、糊糊是形容我当时还没睡醒的状态的,模模糊糊形容我还没睡醒时口齿不清的样子,不能对调。三、赏析语言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阅读下边几个句子,回答问题。 这道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领会本文充满情趣和极其委婉的语言。 9.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

5、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10.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1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好处?) 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四.辨析语句联系上下文,比较下列

6、各组的两个句子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哪个好?说出点道理来。 引导学生领会本文朴实、生动、准确的语言。 12.(1)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2)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JB) 第一句的词序是“接近”在先,“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第二句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 13.(1)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2)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第一句连用了两个“怎么会不”,加强了语气,抒发了学生热爱自己老师的感情。第二句“并且”以下易发生歧义,表达效果不如第一句

7、。 14.(1)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2)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 第一句把宾语“她握铅笔的姿势”提到动词“模仿”前边,突出学生们急于模仿老师范围之广,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对老师的爱及乐于接近。第二句则只表达了模仿执笔姿势,没有第一句的表达效果好。 15.(1)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第一句从孩子的眼光谈论老师给“我”的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第二句直接用“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来颂扬蔡老师当时的作法,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 16.(1)我

8、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 (2)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第二句感情深沉含蓄,第一句感情平直,联系课文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第二句表达效果更好。 【课外拓展】5、 美文赏读 不识字的老师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延续求学的方法。仗着强壮的身体,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尔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生活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

9、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说:“真是倒楣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

10、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脏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 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 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柔软而甜密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 ,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真的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

11、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17第自然段“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中,“依约”一词应怎样解释?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何特点?17 “依约”是按照规律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18第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言外之意是什么?18 言外之意是:就是痛苦终会过去。19第段中“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这句话包含有怎 样的人生哲理?19“倒楣”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

12、态度。)20读第自然段回答: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真的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吗?20.真理存在于天地间,存在于生活中,他真正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知晓生活的真谛。2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老人的性格特点。22 老人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 22、我对老人的感情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来。 22.怕他欣赏他永远忘不了他。23、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23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5、 介绍你的一位老师,要有生动事例,写二三百字。 指导写作:学习了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受到不少启发和感染。今天我们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人物记叙文。要求如下: (1)首先要真实,不要虚构,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是老师带病工作,病假条揣在口袋里,上课时咳嗽掏手帕,掉出了病假条;也不要虚构你自己生病在家,老师晚上冒雨到你家来给你补课。我们一定要选取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