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70744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学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课题15 古诗三首任课教师学习内容 第一学时学习目 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

2、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2、指名读,结合正音。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巡视指导课前活动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感受积累古诗文的成就与快乐。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会盟镇雷河小学六年级下册S版语文学科教学案第二学时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3、学 生 活 动备注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4、配乐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赋得古远草送别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板 书 设 计个 性 化 作 业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2、写一段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4、,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课 后 反 思单元课题15 古诗三首任课教师学习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三学时学习目 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

5、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2、指名读,结合正音。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教师巡视指导。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一、回顾背诵前两首诗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会盟镇雷河小学六年级下册S版语文学科教学案教学过程

6、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注(2)一二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2)三四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1)海内存知已,

7、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4)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板 书 设 计个 性 化 作 业1、从三首古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2、展开合理想象,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课 后 反 思单元课题16 穷 人任课教师学习内容第一学时学习目 标1、自读课文,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忐

8、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教 学准 备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备注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1、教师板书: 16 穷人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3、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

9、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3、词语教学。(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2、齐读课题。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2、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3、词语教学。(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

10、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会盟镇雷河小学六年级下册S版语文学科教学案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注(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焦急等待-抱回孤儿-催促桑娜(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板 书 设 计焦急等待-抱回孤儿-催促桑娜个 性 化 作 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课 后 反 思单元课题16 穷 人任课教师学习内容第2学时学习目 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2、通过具体的语言

11、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学习重难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备注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一)精读第一部分。1、让学生轻声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师巡视指导。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3、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

12、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二)精读第二部分。1、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一)精读第一部分。(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二)精读第二部分。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会盟镇雷河小学六年级下册S版语文学科教

13、学案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注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2、小结,升华情感。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三、表达应用练笔。(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板 书 设 计个 性 化 作 业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2、完成没有完成的小练笔课 后 反 思单元课题16 穷 人任课教师学习内容第3学时学习目 标1、继续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2、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