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8274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复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奥数网 杭州E度论坛: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2、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3、。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

4、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1

5、、代词,指“他、她、它(们)的”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 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 谬矣,矣:语气词,了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 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