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主题班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1097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子慎独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慎独主题班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的“道”“不可须臾离”之意,是“慎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综观其文,“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

2、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慎独”之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一是有利于提高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这里告诉我们,君子修德要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其突出的正是自觉性的品格。故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性理字训学力)可见,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毫不马虎。这也就是要做到中庸所要求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其意是说,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

3、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之处;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之域。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唐代著名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复性书中)这里所谓“其心一动”,指的是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在李翱看来,道德主体欲念萌动之时,就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慎独”必须在此处下功夫。南宋朱熹将这一思想阐释得更透彻,他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

4、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四书集注中庸注)其意是说,“慎独”要求道德主体对于“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事,“尤加谨焉”,以便“遏人欲于将萌”,使其不滋长于隐微之中。显然,其突出的仍然是主体在修身中的自觉性。二是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慎独”必须以“诚意”为前提,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又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朱熹深明此道,他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

5、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用“诚意”来释“慎独”,确实深得本旨。这是因为,只有诚心实意地坚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独”落到实处。丢掉“诚意”,“慎独”就是一句空话。显然,坚持“慎独”,有利于增强道德主体在修身中的真诚性。三是有利于帮助道德主体在修身中把握下手处。修身虽有种种功夫,但慎独尤为重要。明末思想家刘宗周对此有独到见解。他指出,“慎独外别无功夫。”(中庸首章说)“自昔孔孟相传心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夫人心有独体焉,即天命之性而率性之道所从出也。慎独而中和位育,天下之能事毕矣。然独体至微,安所容慎,唯有一独处之时,可为下手法

6、”(人谱类记)这是说,慎独是人们修身唯一的下手之处,不可不认真对待。罗钦顺也说:“独乃天下之际,离合之机,毫厘之差,千里之远。苟能无所不致其慎,则天下一矣。”(困知记)突出了慎独的特殊功效。康有为也说:“中庸首陈天性之本,极位育之能,而下手专在慎独”(长兴学记)可见,“慎独”在修身中享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只有坚持慎独,人们的修身才能作出真正成效。四是为人们区分忠与奸、人与禽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明末著名思想家李二曲认为,能不能坚持慎独,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他指出:“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

7、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阐明了“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的重要价值。照“慎独”的要求办,人们的道德自律就可以达到很高境界。李二曲曾对“慎独”的境界作过这样的描述:“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神。”似这种对道德主体的高标准要求,无疑有利于把道德建设引向崇高境界。正因为如此,刘少奇曾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说明“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到了现代,仍可为我所用,没有过时

8、。我们民族有着“慎独”的优良传统,一些清官多能以“慎独”自律。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清官杨震。他在赴荆州任刺史途中,道经昌邑。当时,昌邑令王密得知,欲以厚礼报答杨震知遇之恩(王密任昌邑令,乃由杨震举荐),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以“四知”自警自诫,拒受厚礼,是“慎独”的典范。他的事迹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其人被奉为清官,写入正史。可见,若能“慎独”,就可以抵御贪欲滋生,堂堂正正地作人做官“他律自律慎独”主题班会来源:湖南醴陵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10-12-29 查看次数:1202 编制

9、:彭 林 姓名: 班级: 【诵读经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

10、。所谓暗室不欺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康熙庭训格言“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朱熹朱子语类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先贤遗韵】故事一:我心有主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

11、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故事二:不畏人知畏己知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故事三

12、: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他山之石】请为下面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1王沛父母为了保证他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每晚除新闻联播

13、外,其他节目一概不准看。这天,王沛作业特别多,他放学回来见桌上有个纸条,知道爷爷病了,爸妈去看爷爷了。吃完晚饭,他坐在桌前开始写作业。忽然,从邻居家电视里传来球赛的声音。“对了,今天有NBA篮球赛。”球迷王沛说。他想了想2下午第八节课后,天气突然变阴。这天,正是李帆所在的小组值日。组里同学全没带雨具,李帆也不例外,而且家住很远。放学了,组里同学有的跑了,有的用笤帚草草扫几下便走了,只剩下李帆一人。这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而来,只见李帆他3乔伟到肖强家去做功课,看到肖强的表哥李华也在家。李华已经在某工厂上班。李华对乔伟很客气,掏出香烟请乔伟尝尝。乔伟很礼貌地说:“谢谢,我是学生,不会吸烟。”李华神秘地说:“你们小哥俩别失去良机,这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乔伟和肖强面面相觑序 号故事背景故事续尾主人公应具备的思想品质123【发人深省】说说你对“他律”“自律”“慎独”的理解:我认为“他律”就是: 我认为“自律”就是: 我认为“慎独”就是: 【内省不疚】在学习、生活中,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自律得不够好,自律得不够严的现象呢?请你列举这种现象可从学习、纪律、卫生、习惯等方面反思;可以说自己的情况,也可以说别人的情况,为尊重隐私,列举别人的情况时,可以不必指出姓名,说现象即可,用“有的人(同学)”作陈述主语 【晨钟暮鼓】如何培养自己 “慎独”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