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小论文题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096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小论文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各地小论文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各地小论文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各地小论文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各地小论文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小论文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小论文题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部历史小论文题目汇总 1.(南通市一模)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

2、都还在被消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1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

3、畅;280字左右。) 【答案】(1)政治条件: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1分) 经济条件:两次工业革命带来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2分) (2) 水平与评分 论述的视角 论据或史实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现 水平1 (910分)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1分) 如:大部分国家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往来增多。(1分) 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1分) 各地文明得到传播和交流。(1分) 如:欧美先进制度、思想、生产方式得到传播。(1分) 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1分) 如:世

4、界贸易额增长;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工业逐渐起步。(1分) 欧美国家主导世界经济。(1分) 如: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际分工明显。(1分) 亚、非、拉美地区日益贫困落后。(1分) 如:亚、非、拉美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1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判分。只有史实,没有视角,不得分。史实如照抄材料不得分。 水平2 (78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4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3 (56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3个角度论

5、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4 (24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论述结构不严谨。 水平5 (01分)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2(南通市二模)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

6、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

7、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9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300字左右) 【答案】(1)派别:维新派(1分)。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2分) (2)原因:本身思想体系内含合理价值;它们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制。(2分) (3)评分标准:立论:利用中国传统文化。(2分)论据:维新派:主张托古改制。(1分)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提倡传统下层文化。(1分) 评价:阶级的观点(1分)、辩证的观点(1分)、历史的观点(1分)表述:逻辑严密(1分)、行文流畅(1分) 3(盐城市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

8、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材料二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楼、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

9、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

10、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计划”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9分) 【答案】(1)体制:逐步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分) (2) 观点(3分) 史实(6分) “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 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

11、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 “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对象 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 “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面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扬州市一模)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

12、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技术革新向前推动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既然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过程越来越无关紧要,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 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 材料三 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

13、济的整合。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3分) (2)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请例证材料二的观点。(3分) (3)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1)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生产

14、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结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3分) (2)例证: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功能衰退。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合和发展中日益重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3分) (3)(7分)评分标准:采点评分与分层评分相结合。 观点恰当得2分。 无论证过程不得分;有论证过程文字得1分;基本合理得2-3分;论证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不拘泥于答案。 总结得当得1分。 示例: 观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的职能。 论证: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

15、例如中国在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和发展;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面临更多威胁,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也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5.(无锡市一模)新文化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引入政治史的研究,不仅能弥补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不足,而且拓宽了政治史研究的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十余年间大

16、量的报章杂志中,处处可见关于黄帝的各类论述,蔚为一股“黄帝热”。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革命尚未成功”之际,孙中山却先行病逝。着手修建中山陵的同时,留守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筹款五十万元,在广州修建孙中山纪念堂和纪念图书馆。当时,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困窘,但还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要求政府职员捐薪、向人民收取呈词附加费、销售孙中山纪念章、发动各校学生向全社会劝捐、要求各县县长担任额定募捐任务,等等,千方百计筹措这笔款项。 李恭忠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溯源 (对上述事件,有社论指出)爱你的国父,如像爱你的祖先一样,崇仰革命之神如像昔日之神一样,努力把“国”之意义在建筑中象徵之出来,努力以昔日建祠庙之热诚来建今日国父之会堂及图书馆!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1日) 领袖崇拜可以这样来看:即既存在着自发的领袖崇拜,也存在着“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