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085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县建安国小92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社会领域统整课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北縣建安國小92學年度下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統整課程架構圖師生共同研討及參與活動體驗與省思資訊介紹與啟發資料蒐集與匯整台灣歷史的演變與發展學生評鑑教師評鑑家長評鑑課程內容學習之妙法統整課程主題之歸屬學校本位精神之規劃課程屬性之研究學校行事活動之搭配分段能力指標之延展課程學習總目標之確立台北縣建安國小92學年度下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統整課程網路圖1-4-5-1源遠流長民間信仰與習俗多元文化與貿易 社區歷史環境之 維護傳教士之貢獻日本統治時期之優劣發展 5-1-5-1天涯比鄰任我遊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朝統治之意義1-4 建安水噹噹5-1 E化學習關懷社區文化培養鄉土情懷數位校園 擁抱鹿母潭活力新建安

2、發展親師合作團隊營造學習社區探索自然認識生態珍惜環境資源落實社團才藝活動發展多元能力2-3 讓生命發光(螢火蟲)4-1 發展親師合作團隊3-2 發現自我發展自我2-3-5-1螢光之美社區環境與社會發展之相關意義 3-2-5-1 生命中的展顏台灣自身歷史發展史前文化特色原住民分佈與其文化4-1-5-1淋漓勁智台灣近代社會演變之代表事件民主法治與政府人民權利與義務表十一) 台北縣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三鶯區建安國民小學 五 年級 社會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徐美珍 教學期程(週或月)主題或單元名稱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第一週至第六週生命中的展顏2-3-2探討臺

3、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3-3-5 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1-3-4 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他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他空間組織。2-3-2探討臺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1.臺灣歷史的特色。2.探索臺灣歷史的途徑及資料。3.臺灣歷史的分期。4.臺灣重要的考古遺址。5.臺灣史前時代人類生活的特色。6.對考古遺址應有的態度。7.說明平埔族原住民的分布情形與社會概況。8.說明高山族原住民的分布情形與文化特色。9.知道探索原住民文化的學習資源和途徑。10.培養尊重不同文化的態度。1.教師播放臺灣小調之相關歌曲。2.教師與學生討論學生所知道的台灣小調及其背景與內容。 3

4、.教師與學生觀賞與台灣歷史相關的影片,並從而討論台灣的興起發展。4.教師藉由多媒體資訊與書籍圖片,讓學生了解台灣歷史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之演變及特色。5.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社區地方之廟會活動,實地帶領學生觀察歷史傳承下之足跡。6.教師與學生邀請家長共同製作台灣演進史之連環紀錄圖。7.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分組查詢(如台東史前博物館)並探討台灣史前文化之生活方式及文化特性。8.教師請學生集思如何在史前文化下生活。9.教師與家長擔任關主進行史前生活大闖關活動。10.教師延伸史前文化之特色,與學生討論現今台灣原住民之文化及其分佈狀況。11.教師播放郭英男等原住民歌手音樂光碟,師生一起欣賞。12.教師請學

5、生扮演原住民並探討文化尊重之意義。181.主題相關音樂及書籍圖片 2.多媒體資訊 3.連環圖紀錄文具 4.闖關活動相關道具5.電子書包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預習、閱讀、發表)3.習作評量。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教學期程(週或月)主題或單元名稱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第七週至第九週天涯比鄰任我遊1-3-3 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1-3-5 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2-3-1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2-3-2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2-3-3 了解今昔臺灣與亞洲和世界的互動關係。1.

6、能了解臺灣名稱的由來。2.能知道荷西時期的臺灣歷史、相關古蹟和其意義與影響。3.能知道鄭成功驅逐荷蘭人的經過及說出明鄭對臺灣的影響。4.能認識與明鄭時期相關的古蹟和其意義。5.說明清朝統治臺灣的態度與影響。6.了解漢人移民臺灣的原因與情形。7.討論漢人在臺的開墾情形。8.了解清朝前期臺灣對外貿易的情形。1.教師與學生利用電子書包蒐集台灣名稱演變及由來。2.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四百年前漢人為何 來到臺灣?海盜來到臺灣後以哪裡為據點?從事哪些活動?3.教師講述鄭芝龍生平事蹟。4.教師展示歐洲人來臺灣的路線圖,並說明世界已進入航海時代。5.教師講述郭懷一事件。6.師生共同歸納:歐洲人來臺灣促進了臺灣的

7、開發,使臺灣進入海洋時代,漸漸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7.教師播放安平追想曲,請學生仔細聆聽。8.教師引導學生藉由進行台灣大富翁活動,更加了解對外貿易之狀況9.教師講述唐山過台灣之歷史故事,讓學生更了解臺灣先民開墾之情景。10.教師與學生共同整理歸納:清朝時期,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往來是透過船隻運輸稻米、糖等物品,因此有港口都市的興起,一府二鹿三艋舺正是這個時期的大都市。91.主題相關音樂及書籍圖片 2.多媒體資訊 3.活動相關道具4.電子書包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預習、閱讀、發表)3.習作評量。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第十週至第十一週螢光之美5-3-1 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

8、會等重大的影響。1.了解社區在台灣開發出其之歷史背景及自然發展環境。期中評量-千山萬水闖關活動1.教師結合其他領域之課程,帶領學生藉由觀察螢火蟲之生長復育環境,討論社會及社區環境影響螢火蟲發展之問題。2.師生以學校製作之鄉土地圖為起點,共同探究自己社區發展歷史背景,及對家族發展之影響意義。61.主題相關音樂及書籍圖片 2.多媒體資訊 3.鄉土地圖 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預習、閱讀、發表)3.習作評量。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教學期程(週或月)主題或單元名稱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第十二週至第十六週源遠流長1-3-2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

9、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3-10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2-3-1 探索臺灣社會制度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並了解其價值文化觀念的形成。2-3-2 探討臺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2-3-3 了解今昔臺灣與亞洲和世界的互動關係。9-3-3舉出不同文化相接觸和交流而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的例子。1.能了解信仰與移民開墾者的關係。2.認識移民開墾者的宗族組織與家廟。3.能知道因貿易關係而成立的郊的重要性。4.能了解清初在臺灣開墾者間的衝突原因及現象。5.能了解漢人與平埔族間的融合及造成的影響。6.說明臺灣開放通商港口的原因。7.了解開港後國際貿易興盛

10、的情形。8.討論臺灣開港後外來文化的影響。9.了解西方傳教士對臺灣的貢獻。1.教師講述關於媽祖、關公、保生大帝等民間故事及相關信仰習俗,讓學生了解民間信仰的由來。2.教師請學生依自己的祖譜資料,追溯祖先自何處移民而來?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需求大於現實可以供應時,所產生的社會問題。4.教師與學生共同歸納:臺灣社會出現了許多多元的婚姻組合與文化。5.教師揭示西太平洋臺灣地理位置的優越,及臺灣物產豐盛。6.教師說明外國人來臺之貿易相關事宜(如設立洋行與領事館)及通商港口開放之演進。7.師生共同蒐集臺灣還存在的領事館古蹟資料(如臺北淡水英國領事館),並討論社區古蹟及自然環境的歷史淵源(結合溪流課程)

11、與維護之方法。8.教師利用電子書包查詢資料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傳教士對臺灣的貢獻(如馬偕醫院的由來)。9.教師與學生藉由蒐集資料之活動,了解清朝時期台灣的發展及受日本殖民統治的抗日事蹟。10.教師與學生藉由欣賞影片了解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優劣之處(優點如:經濟改革、交通建設、產業發展、良好生活習慣等;劣處如武力鎮壓控制、皇民化運動等)。151.主題相關音樂及書籍圖片 2.多媒體資訊 3.活動相關道具4.電子書包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預習、閱讀、發表)3.習作評量。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教學期程(週或月)主題或單元名稱分段能力指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節數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第十七週至第

12、二十週淋漓勁智2-3-1 探索臺灣社會制度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並了解其價值文化觀念的形成。2-3-2 探討臺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1.說明臺灣光復的由來。2.了解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與影響。3.歸納政府遷臺後積極建設的成果。4.認識我國憲法和民主政體。5.了解我國政府的組織與功能。了解人民的權利與義務。1.教師向學生說明國父創建中華民國之由來及意義。2.師生共同討論及歸納臺灣社會演變之進步及其時代發生之代表事件(如二二八事件、經濟奇蹟等)。3.教師說明民主的意義與播放一段民意代表質詢官員的新聞畫面。4.學生自由發表看法。5.教師邀請社區公職代表解說人民公僕之服務義務與選舉意義。 6.教師請學生分組,並在紙上寫出中央政府各組織的職權,投到空筒裡,由同學分組輪流抽籤,說出所抽到的中央政府的職權。 7.師生共同討論憲法規定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以及其保障之意義。8.期末評量:回顧與珍惜活動。121.主題相關音樂及書籍圖片 2.多媒體資訊 3.社區公職代表 4.活動相關道具 1.口頭評量。2.實作評量(預習、閱讀、發表)3.習作評量。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備註:紅色字句為學校本位課程相關主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