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0796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名句复习指要吕亭中心学校 施中发 多年来,语文中考试卷中,古诗文名句默写是必考题,这是新课程标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增强其人文底蕴的需要,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要的硬功夫。我们先看看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2003年语文卷:三(10分)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任意选做6题)(6分)(1)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 (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圊山下) (风正一帆悬)(3)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4)春

2、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5)过尽干帆皆不是,_。(温庭筠梦江南) (斜晖脉脉水悠悠)(6)_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无限河山泪)(7)得道者多助,_。(孟子) (失道者寡助)(8)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曾说过:“_ 。”(论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_,_。”(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4年语文卷:三(11分)14补出下列

3、名旬的上旬或下旬。(任意选做4题)(4分)(1)_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2)_ ,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3)_ ,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4)人漠孤烟直,_。(长河落日圆)(5)欲为圣明除弊事,_。(旨将衰朽惜残年)(6)枯藤老树昏鸦,_。(小桥流水人家)15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3分李杜诗篇万古传,_。_,_。(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1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2)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

4、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_,_。”(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005年语文卷:2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旬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6分)(1)三人行,_。(论语 述而)(必有我师焉)(2)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 (草色入帘青)(3)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 (风正一帆悬)(4)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 (一览众山小)(5)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6)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7)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8)_,化作春

5、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3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旬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_。(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006年语文卷:1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6分)(1)大漠孤

6、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长河落日圆)(2)金樽清酒斗十千,_。(李白行路难)(玉盘珍羞直万钱)(3)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蜡炬成灰泪始干)(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5) _ ,白露为霜。(诗经秦风)(兼葭苍苍)(6) 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7) 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8) 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2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

7、写出两旬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_,_。(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_,_。(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7年语文卷: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_,_。(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_

8、,_。(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1)(4)题。(11分)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光阴荏苒,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_(pn),领略“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 ”,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

9、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 ”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1)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畔)(2)文中“光阴荏苒”这个短语的意思是: 。请再写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_。(意思: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或:时间渐渐过去。示例:时光流逝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白驹过隙)(3)文末画线两句的旬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4)请补写出第二段

10、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_(几处早莺争暖树 悠然见南山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思而不学则殆 舍生而取义)面对古诗文名句的汪洋,怎样复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其中有规律可循。命题者的思想导向,是要求考生平时加强对古诗文名作的学习及对其中健康优美的精华语句的理解、掌握、积累。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句子是考试的首选材料:表达爱国情感,具有较强人民性。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人生自古谁

11、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夫怀古)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课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高尚情操、坚强意志、宽阔胸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准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课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需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吾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位卑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