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88568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DR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省卫生行业 CR/DR 摄影技术大赛练习题(一) 考点 1:X 线产生条件,产生原理1 关于 X 线的发现,叙述错误的是(B)A、1895 年 11 月 8 日B、1896 年 12 月 22 日拍照了夫人的手C、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D、1896 年 X 线开始应用于医学2 与 X 线产生无关的是(B)A、电子源B、阳极的旋转C、高速电子的产生D、电子的骤然减速3 与 X 线产生无关的是(B)A、电子源B、阳极的旋转C、高速电子的产生D、电子的骤然减速4 与电子产生无关的是(C)A、阳极靶面B、阳极体C、阴极灯丝D、阴极罩5 与高速电子产生有关的是(B)A、X 线管的阴、阳极间加以高电压;

2、B、电子源C、阳极的旋转D、电子的骤然减速6 影响 X 线产生的因素,不包括(D)A、高速电子的动能B、靶面物质材斜C、管电压高低D、有效焦点大小7 关于连续 X 线光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C)A、X 线是一束混合能谱B、管电压越大,X 线波长越长 C、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D、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8 有关连续 X 线的解释,正确的是(D)A、高速电子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结果B、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无关C、连续 X 线的质取决于管电流D、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作用的结果9 对特征 X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D)A、特征 X 线又称标识 X 线B、叠加在连续 X 射线谱上C、波长为一定数

3、值的 X 线D、是高速电子与原子核作用的结果10 有关特征 X 线的解释,错误的是(A)A、特征 X 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B、特征 X 线的波长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C、靶物质原子序数较高时特征 X 线的能量大D、70kVp 以下不产生钨 k 系特征 X 线考点 2:X 线本质与特征1 关于 X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B)A、X 线是一种能B、X 线有静止质量C、X 线是一种电离辐射D、X 线的传播速度,与媒质性质有关2 关于 X 线的叙述,错误的是(D)A、X 线无静止质量B、X 线是一种电离辐射C、X 线具有波粒二象性D、X 线的传播体现了 X 线具有微粒性3 表现出 X 线具有微粒性

4、的现象是(C)A、频率B、波长C、光电效应D、折射、反射4 表现出 X 线具有波动性的现象除外(C)A、频率B、波长C、能量D、折射、反射5 属于 X 线化学效应的是(D)A、穿透作用B、电离作用C、荧光作用D、感光作用6 关于 X 线物理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D)A、穿透作用B、电离作用C、荧光作用D、着色作用7 传统 X 线摄影,主要应用 X 线的A、穿透作用、电离作用B、穿透作用、荧光作用C、穿透作用、感光作用D、穿透作用、着色作用8 传统透视检查,主要应用 X 线的A、穿透作用、电离作用B、穿透作用、荧光作用C、穿透作用、感光作用D、穿透作用、着色作用9 决定 X 线穿透作用的主要是(

5、D)A、管电流B、X 线管功率C、X 线管焦点D、管电压10 电离作用叙述错误的是(D)A、X 线摄影的基础B、X 线剂量的基础C、X 线治疗的基础D、X 线损伤的基础考点三: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 线质、X 线量与 X 线强度1 在 X 线摄影中,光电效应的优势是(C)A、产生有效的散射B、对胶片产生灰雾C、增加 X 线对比度D、使病人接受的 X 线剂量多2 光电效应是(B)A、X 线与物貭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B、当光子能量增加时光电效应递增C、光子与内层轨道电子作用而产生的。D、当光子能量增加时光电效应递减3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D)A、光子自身波长变短,产生散射现象B、

6、光子与外层电子作用产生康普顿效应C、使胶片产生高对比D、当光子能量增加时康普顿效应递增4 关于散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D)A、是摄影有用射线B、带有被检体信息C、由光电效应产生D、由康普顿效应产生5 在诊断 X 线范围内不发生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相干散射D、电子对效应6 X 线质的表示方法主要有(A)A、管电压B、管电流C、管电流量D、阳极靶面物质原子序数7 X 线摄影中表示 X 线量的是(B)A、KVB、MASC、靶物质D、电压波形 8 表示 X 线强度的是(B)A、KVB、MASC、半价层D、KV 与 MAS 的乘积9 影响 X 线强度的因素:(C)A、X 线强度与管电压的平方成

7、正比。B、X 线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C、在一定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下,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低,产生 X 线的效率就越高。D、整流后的脉动电压越接近峰值,其 X 线强度越大。10 关于 X 线距离的衰减(B)A、X 线强度在真空传播过程中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B、X 线强度在真空传播过程中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X 线强度在真空传播过程中与距离的四次方成正比。D、X 线强度在真空传播过程中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考点四:影像密度1 X 线信息影像的形成是在(C)A、X 线到达被照体之前B、X 线照片冲洗之后C、X 线透过被照体之后D、视觉影像就是 X 线信息影像2 X 线影像信息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

8、(D)A、X 线B、胶片C、增感屏D、被照体3 关于 X 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要素,不包括(B)A、照片密度B、照片的感度C、照片的对比度D、照片的锐利度4 有关光学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D)A、照片阻光率的对数值称照片光学密度B、照片光学密度值用 D 表示C、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值,无量纲D、照片密度值与观片灯光的强弱有关 5 X 线的照片阻光率定义为(C)A、透光率的对数 B、透光率的指数C、透光率的倒数 D、透光率的倍数6 光学密度值的数学表达式为(A)A、D=lg(I0/I)B、D=lg(I/I0)C、D=log2(I0/I)D、D=log2(I/I0)7 入射光强度为 100,透过光强度为

9、1,则照片密度值为(D)A、0.01B、0.1C、1.0D、2.08 有关感光效应的解释,错误的是(C)A、是 X 线对胶片产生的感光作用B、照片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C、照片密度与胶片的感光效应成正比D、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也是影响密度的因素9 与感光效应呈平方反比关系的因素是(B)A、管电流量 B、摄影距离C、管电压值 D、胶片感度10 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一倍后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考点五 对比度1 X 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 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B)A、人工对比度B、射线对比度C、胶片对比度D、照片对比度2 X 线胶片对 X 线

10、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B)A、照片对比度B、胶片对比度C、射线对比度E、胶片感光度3 X 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A)A、照片对比度B、胶片对比度C、X 线对比度D、X 线对比度指数4 照片上的光学对比度主要依存于(A)A、X 线的对比度B、胶片的反差系数C、显影液的反差度D、X 线的摄影参数5 胶片的对比度取决于(B)A、胶片的感度B、胶片的 r 值C、胶片的宽容度D、胶片的敏感波长6 与 X 线对比度无关的因素是(C)A、X 线波长B、线吸收系数C、增感屏增感系数D、人体组织的密度7 有关 X 线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B)A、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下降B、照片对比度高才是好照片C

11、、低管电压技术的 X 线照片具有良好对比度D、高电压摄影技术照片影像对比度下降8 与 X 线对比度有关的因素是(C)A、胶片感光度 B、胶片种类C、被照体组织密度 D、增感屏增感因子9 不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是(A)A、X 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C、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D、人体组织的密度10 有关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C)A、使用 r 值大的胶片获得照片对比度大B、使用增感屏可提高照片对比度C、高千伏摄影可提照片的对比度D、降低散射线可提高照片对比度考点六 锐利度1 关于照片锐利度与它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D)A、相邻组织影像界限的清楚程度为锐利度B、是照片上相邻两点

12、密度的转变过程C、锐利度公式为 S =D1D2/HD、照片锐利度与照片的模糊度无关2 模糊度的反义词是(C)A、光密度B、对比度C、锐利度D、失真度3 下列哪项措施能减小几何模糊(C)A、应用滤线栅B、曝光时屏气C、缩小肢-片距D、短时间曝光4 指出下列哪项技术措施与改善影像锐利度无关(C)A、小焦点B、增大焦片距 C、中心线射入点 D、缩小物片距5 由半影造成的影像模糊称为 (D)A、放大模糊B、散射模糊C、屏/片模糊D、几何学模糊6 对影像半影模糊的控制阈值为(B)A、0.02mmB、0.20mmC、0.25mmD、1.00mm7 属于意外性移动的是(B)A、痉挛B、体位移动C、心脏搏动D

13、、肠管蠕动8 在影像总模糊的因素中,最大模糊是 (A)A、移动模糊B、几何模糊C、颗粒性模糊D、屏/片系统模糊9 减少运动模糊的关键是(D)A、增大放大率B、体位正确C、加大 mAsD、缩短曝光时间10 下列措施与减少影像的放大和变形无关的是(B)A、被照体平行胶片 B、照射野控制得当 C、焦片距离足够大D、中心线射入点准确考点七 散射线及其消除1 散射线对照片影像的影响主要是(B)A、降低密度B、降低对比度C、增大影像失真D、提高本底灰雾值2 关于散射线含有率的叙述,错误的是(C)A、散射线占全部射线量的比率为散射线含有率B、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C、120kV 较 80kV 的散

14、射线含有率低D、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3 散射线与下列哪项无关(D)A、被照体厚度 B、被照面积 C、被照体组织密度 D、被照体的固定4 与散射线含有率无关的因素是(C)A、管电压B、被照体C、胶片D、照射野5 减少与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B)A、降低管电压B、减小被照体胶片距离C、缩小照射野D、窗口上安装多层遮线器6 消除散射线的最有效手段是(A)A、使用滤线器B、增加固定滤过C、缩小照射野面积D、选择适当的管电压值7 滤线栅表面平均 1cm2 中铅的体积(cm 3)称 (D)A、栅比B、栅焦距C、栅密度D、铅容积8 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错误的是(C)A、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隔之比

15、B、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C、栅比越大小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D、高电压摄影应使用大栅比滤线栅9 滤线栅的切割效应,最大的是(D)A、滤线栅侧向倾斜B、滤线栅侧向偏离栅焦距C、滤线栅上、下偏离栅焦距D、滤线栅反用10 胸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的栅比不应小于(C)A、8:1B、10:1C、12:1D、14:1考点八 X 线摄影条件选择1 软 X 线摄影的管电压值应为(C)A、20kV 以下B、30kV 以下C、40kV 以下D、60kV 以下2 管电压在摄影条件选择中的意义,错误的是(C)A、代表 X 线的穿透力B、控制影像对比度C、乳腺摄影采用高电压技术D、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 n 次方成正比3 X

16、线摄影距离缩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管电流应为原条件的(A)A、1/4 倍B、1/2 倍C、2 倍D、4 倍4 原摄影管电流量为 100mAs,若采用相对增感率为 4 的增感屏,新管电流量应为(B)A、5mAsB、25mAsC、50mAsD、125mAs5 应增加摄影管电压值的病理因素有(D)A、肺气肿B、大量气胸C、骨质疏松D、骨质硬化6 应减少摄影管电压值的病理因素有(D)A、脓胸B、肺不张C、成骨性病变D、气胸考点九 标准体位1 对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D)A、人体直立B、足尖向前C、两眼向正前方平视D、两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内2、人体结构及方位的确定依据是(A)A、解剖学姿势B、俯卧位姿势C、仰卧位姿势D、站立位姿势3 人体大体解剖学中,确定内侧或外侧的标志是(A)A、正中矢状面B、胸C、腹D、心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