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49123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拉卜楞小学袁俊兰政治思想教育计划为了增强学生维稳意识,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和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每堂课的课前5分钟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形势,针对当前维稳工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正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与同学聚会,不集会,不参加非法活动或非法组织的游行活动,不在人多处逗留或围观。明辨是非,不围观、不传谣、不信谣;不与陌生人接触,不拿陌生人的东西,不拿陌生人赠送的光盘、书籍、宣传品及违禁物品,遇事及时向学校、老师、或家长报

2、告。不自行单独外出,外出学校(家)必须征得老师(父母)的同意。不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以及行为不端人员来往。认真学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温习功课。课程进度表年级:六年级 科目:美术教师:袁俊兰周次起止日期计 划 进 度实际进度备注13.1-3.3报到完成23.4-3.101. 明与暗完成33.11-3.172. 寻找美的踪迹完成43.18-3.243. 泥浮雕完成53.25-3.314. 泥浮雕第二课时完成64.1-4.75. 扇面画完成74.8-4.146. 扇面画第二课时完成84.15-4.217. 我设计的服装完成94.29-5.3五一劳动节105.6-5.10期中考试115.13

3、-5.178. 图文并茂125.20-5.249. 图文并茂第二课时135.27-5.31夏季运动会146.3-6.710. 世界奥林匹克日156.10-6.1411. 二十年后的学校166.17-6.2112. 电脑美术176.24-6.2813. 电脑美术第二课时187.1-7.514.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197.8-7.12期末复习207.15-7.19期末考试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

4、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总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

5、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

6、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课 题 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课 时 2课时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技能:

7、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具准备: 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

8、有什么特点?2、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

9、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

10、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

11、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作业设计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A、 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B、明暗交界线不准;C、投影不准;D、排线问题;E、反光太亮。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小结这节

12、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课 题 寻找美的踪迹 课 时 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

13、管,水粉颜料。水粉笔 墨水 宣纸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教学过程活动一: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二: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

14、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三: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四: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 。也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活动五: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十一到最后一张)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学生讨论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