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作业专 业:[09 城规 ]学生姓名:[苗斐]学号:[20090553001]指导教师:[明珠]武定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武定县位于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东邻禄劝县,南与禄丰、富民毗邻,西与元谋接壤,北与四川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县政府驻地距昆明100公里二、自然环境条件武定素有白药之乡,壮鸡之乡和砂岩之乡的美誉土 地 资 源全县土地面积44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水田10.6万亩,旱地16.6万亩) ;林用地261.9万亩(有林用地150.3万亩) ;森林覆盖率25.4%水 能 资 源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量4.45万千瓦,已开发1.39万千瓦全县泉水量大于10kg/秒的“龙潭”有13处,5kg/秒的有56处,全年地下水产水量2.5亿产立方米矿 产 资 源矿产有钛、铜、铁、铝、锌、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纹石等10多种矿体其中,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2.46亿吨,钛矿1800万吨,铜矿6.7万吨,铅锌矿9.4万吨,芒硝矿5884万吨,木纹石34.8亿立方米生 物 资 源有种子植物137科、538属、1157种。
有乔木198种,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油杉等,珍贵树种有楸木、香樟、紫金杉、柏树等菌类有松茸、牛干菌、干巴菌、鸡枞、木耳、香菌等中药材有重楼、茯苓、黄芩、金银花、杜仲、半夏等70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珍稀兽类有金猫、水獭、斑林狸、猕猴、穿山甲、林麝等,珍稀鸟类有鸬鹚、游隼、红隼、黑鸢、松雀鹰、白鸠等,珍稀两栖类有红螺疣等,爬行类有蟒等壮鸡,乌骨鸡,阉母鸡则是武定特产3、历史沿革及文化特点武定县在宋朝以前没有设制公元1174年始,这里的彝族先民罗婺部落逐渐兴起,并做了统治在云南大理国时,罗婺部扩大了势力和地盘,成为当时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称雄一时元宪宗四年(公元1255年) ,统治武定、禄劝一带的罗婺部落归顺元朝,于公元1257年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公元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总管府,1276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厉裔凤氏土司统治明朝中叶以后,朝廷逐渐改土归流,凤氏土司举兵抗争,成为明朝末年改土归流中举国瞩目的大事而载入明史公元1567年,明朝廷正式派流夜,设立武定府,1770年降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辖元谋、禄劝二县。
1950年建立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1958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属楚雄州至今 武定县名为彝语名称,武是婺之转音,定为甸之谐音;甸是彝语坝子之义,全义为罗婺部居住的坝子 武定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1981年以来,在县内发现和出土了较多的文物及古迹县文化馆和狮山园林管理处藏有清朝制铜磬、童子铜墙铁壁蜡谷、释伽牟尼三世铜像,明朝永乐至宣 统年间制造流通的古钱币数枚;大明宣德炉、铜像以及青铜时代的青铜犁古迹有狮子山正续寺古建筑群:该寺始建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 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 ”后避难于此,亲手植“乾坤双桧 ”、 “茶花”等,以及诗词、塑像和神奇美妙的传说近些年来,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及开发,已成为云南省的重点风景游览胜地之一三台山凤家城遗址:系罗婺部凤氏建筑,为屯兵之地(建筑年代不详) 分为内城堡和外城堡城毁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凤乡造祖之乱1938年在县内田心乡老把村发现石棺墓12座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古墓葬万德土司墓:在县境西北部的万德乡有土司墓7座,建造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 1938年3月列为楚雄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窝富如山墓:在距县城60公里的发窝乡境内,为清末土豪富如山夫妇合葬墓。
有墓碑5块,碑文记述了发窝姓钱地主与万德土司争夺土地权,身亡后招富如山为婿继续打官司的过程有史料价值汉文碑:清咸丰八年(1858年)立记载清咸丰年间清庭镇压回族人民的事件,重修凌云桥,云南立武定中学等事件三台山凤家城石刻:在通往凤家城的山道左侧10米高的峭壁上,刻有罗婺部及其后裔的兴衰过程的彝文1987年12月21日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也叫文笔塔):在县城东南的7公里的白塔山顶据民国资料载:“宋时罗婺部长建”,意在“镇风水”塔用规则的石块砌成,四方形、实心,共7级,约高15米,塔顶为宝盖式1986年2月列为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定地震纪事碑:1997年10月24日武定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记事碑共3块,立于境内的发窝乡、插甸乡康照村、田心乡鸡街子林,碑文记述了公元1995年10月24日凌晨6时46分武定境内发生6.5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过程立碑点为地震中心带和新搬迁点 2000年,武定县辖3个镇、10个乡:近城镇、高桥镇、猫街镇、己衣乡、万德乡、东坡傣族乡、环州乡、发窝乡、田心乡、石腊它苗族乡、插甸乡、九厂乡、白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260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近城镇 52344 高桥镇 24710 猫街镇 25371 九厂乡 22487 插甸乡 21977 田心乡 18110 发窝乡 14604 白路乡 14322 石腊它苗族乡 10320 万德乡 16816 己衣乡 15424 环州乡 11958 东坡傣族乡 14158。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武定县撤销九厂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近城镇,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近城镇更名为狮山镇,镇政府驻原近城镇政府驻地;撤销石腊它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高桥镇,镇政府驻地不变四、绿地现状与分析( 一 ) 园 林 机 构 现 状武定县城市绿化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园林绿化机构基本具备,建设局下属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有环卫绿化站绿化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绿地建设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 ) 、 园林绿地建设现状1、园林绿地建设现状据调查统计,县城园林绿地面积 33.6hm2 ( 包括公园绿地面积 2.3hm2,道路附属绿地 9.2hm2,单位附属绿地3.5hm2,居住附属绿地 7.8 hm2,防护绿地 10 hm2,生产绿地面积 0.8hm2,其他绿地面积 5 hm2 )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43 m 2/人,绿地率:10.6% 2、各类绿地现状根据现状调查,武定县城现主要绿地有潘池塘公园、武定一中、县林业局、人民法院、粮食局、中山路、鸿儒大酒店、少数街旁绿地及周边山体绿化等道路绿地以中山路、武康路、狮山路、复兴路、中新路、西门街、北门坡、元武路元禄公路等绿化为主体,乔木以雪松、香樟、云南樟黄葛榕、小叶榕、天竺桂、法桐等为主,其次有圆柏、棕榈、银桦桂花、龙柏、桉树等,灌木主要有红花继木、海藻、金叶女贞、满天星、红叶石楠、杜鹃、侧柏等。
单位及居住区附属绿地主要乔木树种为藏柏、雪松、南洋杉、云南樟、桂花、滇朴、石榴、小叶榕、棕榈、垂丝海棠等;主要灌木为小叶女贞、假连翘、红叶石楠、叶子花、红花檵木,海藻;主要草本为一串红、地锦、血苋和沿阶草等少量生产绿地位于县城东北部第二章 规划期限和规模一、规划期限1. 近期:2009—2010 年2. 中期:2011—2015 年3. 远期:2016—2025 年二、县城规模根据《武定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5)现状(2009 年) :总人口 5.4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3.64km2近期(2009—2010 年):总人口 5.6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3.80 km2中期(2011—2015 年):总人口 6.8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5.52 km2远期(2025 年):总人口 10.0 万,建设用地规模 11.09km2第七章 县城规划区绿地分类规划按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进行绿地分类,按该标准城市绿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分 5 个大类,11 个中类,13 个小类具体见下表:表 7-1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类别代码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备 注公园绿地综合公园G1 G11 G111 全市性公园G112 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 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G121 居住区公园 服务半径:0.5-1.0kmG12G122 小区游园 服务半径:0.3-0.5km专类公园G131 儿童公园G132 动物园G133 植物园G134 历史名园G135 风景名胜公园G136 游乐公园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 65%G13G137 其他专类公园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 65%G14 带状公园G15 街旁绿地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 65%G2 生产绿地G3 防护绿地附属绿地G41 居住绿地G42 公共设施绿地G43 工业绿地G44 仓储绿地G45 对外交通绿地G46 道路绿地G47 市政设施绿地G4G48 特殊绿地G5 其他绿地(一) 第一节 公园绿地(G 1)规划一、公园绿地规划指标公园绿地的合理规模由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城市总体规划和该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分配面积而定。
根据《武定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2003-2030 年)相关规定,现状人口(2009 年末)为 5.4 万人,规划近期末(2010 年)武定县城市人口达到 5.6 万人;规划到中期末武定县城人口达到 6.8 万人到远期末(2025 年)武定县城人口为 10.0 万人表 7-2 公园绿地指标现状表(2009 年)指标类别(现状) 2009 年 (人口: 5.4 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m2) 0.43公园绿地面积(hm 2) 2.3建成区面积(km²) 3.64注:公园绿地的计算:公园游人容量: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园游人数(亦按县城总人口的 15-20%来计算)C=A/Am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 —公园总面积(m²)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²/人)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面积(m²/人)= 公园绿地面积(hm 2) /县城人口(万人)二、规划原则(一)贯彻国家在园林绿地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相关规范标准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列》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及相关文件、武定县城市总体规划等二)充分考虑到人民大众对公园的使用要求,为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娱乐休闲条件和优美的休息环境,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等。
(三)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风格四)在武定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使公园在城市分布均衡并与各区域建筑,市政设施融为一体,既充分显现出各自的特色、富有变化而又协调统一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六)使公园与武定县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和风格七)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正确处理近期和中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另外,在进行武定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公园绿地与邻边建筑物、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的联系,使公园绿地自然地融合于县城之中,两者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呼吸发展三、公园绿地分期规划(一)近期规划(2011-2015 年)依据公园设计规范,综合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100m2 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 60m2 为宜;根据城市发展和扩大程度等情况,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 15m2二)中期规划(2016-2020 )中期建设主要补充近期规划的不足,且为远期规划做准备。
三)远期规划(2021-2025 )结合自然山水植被条件,打造公园系统完善,植物景观风貌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的森林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