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跟朋友约定一起走,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您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住元方,想表示友好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 “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 ”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 [2]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道理: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Translated Text译文原 文Original Text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全 2002/11/11《陈太丘与友期》解析鉴赏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作者介绍】《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 444),南北朝彭城( 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 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南充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爱好文学,“ 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全 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 字孝标)为这 部书 作注,引 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 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 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有文集八卷,已亡佚解题】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门,题目是编者加的陈太丘指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注评】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介词,和,跟友:朋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出一位老师之门称朋,和现在“同学”意思相近志趣相同称友,和现在“同志”意思相近期行:定好时间一同上路期:约会行:这里意思是往某处去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期日中:约定在中午日中:正午、中午过中不至:意思是时间超过中午,那位朋友还没有赶到主语“友”承前省舍去:不再等候,自己走掉了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至 去后:(太丘)离开以后,(那位朋友)才赶到乃:副词,才主语“友”承前省〇这位朋友是个不守时间的马大哈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陈实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也是一个以德行高尚著称于世的人,官至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他的事迹也见《后汉书·萄韩钟陈列传》时年七岁:当时年龄七岁门外戏:在门外玩耍句中“门外”是“戏”的状语,并省去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的介词“于”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客人,即与陈太丘约会的那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久不至:好久不来久: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事情经历了很长时间,可译为“长时间”已去:已经离开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非人哉:不是人哪!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抛弃了人家自个儿走了相: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谓语所叙述的事情是关连着两个不同的主体,这里有指代“友人”意委:抛弃○出言不逊,又不知自责,这位友人修养很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君与家君期日中:句中前一个“君”是“您”的意思后面“家君”是“我父亲”的意思古代敬称对方的父亲为“尊君”或“令尊”,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或“家君”则:副词,便无信:不讲信用,即说话不算数对子骂父: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对:介词,向着无礼:不知礼仪○七岁儿童识见不凡元方驳斥无理的责难,识见不凡友人惭,下车引之 惭:惭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之:代词,指陈纪元方入门,不顾 入门:走进家门不顾:不回头看○和无信无礼的人有什么好说?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元方对不讲理的人态度决绝译文】陈太丘与朋友定好时间一同上路,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那位朋友)没有到,太丘就不再等候而走掉了等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元方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那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他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掉了那位朋友便愤愤不平地说:“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定好一同上路,丢下人家(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到中午不来,便是不守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父亲,便是不懂礼仪那位朋友感到羞愧,从车上下来拉他(表示好感),元方向门里走去,连头也不回简析】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
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ní) ,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信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资本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有这样的企业家:当他处于困难时期,为了维护产品的信誉,宁肯工厂倒闭,也不以次充好,这样当他东山再起时,又能用老牌子开创新局面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自立,也要靠信誉我们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无疑也应该重视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荡涤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残存的形形色色的不讲信誉的这种侵蚀民族健康肌体的病菌,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这样,四化大业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对财力物力的浪费是犯罪,对时间的浪费是不是犯罪呢?难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诿等等痼疾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资金不足可以借贷,而时间谁能借给我们?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我们的事业比起大禹治水来要宏伟艰难得多,难道不该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吗?《世说新语》全书所记故事都不长,但写得生动,常常通过件事或几句话就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本文赞扬陈太丘守信重礼,全文只有百来字,直接写陈太丘的仅才几句,而对元方和友人的描写却占去大部分篇幅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反衬出陈太丘的操守方正的性格特点儿子的言谈举止折射出父亲平时的行为,读者不难联想到是父亲凡事不苟、重信誉守时间的作风使儿子受到教育和薰陶这种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突出所描绘的事物的方法叫做烘云托月,值得我们借鉴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信“信”是一个会意字,从人言段玉裁说是言必由衷的意思信”的本义是语言真实,不说谎,如《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就用这个义项。
引申为对人的一种道德,指对人真诚,不虚伪,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又为守信用,实践诺言,如本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还有相信、认可的意思,如《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这个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作“使者、送信的人”解释是后起义,如《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其中“信”指使者上古中古“信”字都没有“书信”义,这个由送信人再引申出来的“书信”意义更晚起期“期”的本义是邀请约会,以便聚到一处本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与家君期日中”等,用的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引申出“期望、期待”等意义又有“一定的时间、期限”等义现代汉语中“时期”连用,但古汉语中“时”的本义是“时令”(四时),后来才用来指“时间”“时候”;“期”则是指“固定的时期”,如三天,五天,三年,五年在“期限”的意义上决不用“时”期”读 jī时是一周年的意思去后乃至“去后乃至”一句的主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