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732553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匀电场中的气体击穿(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电压技术,李 化 ,第1篇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2,课程回顾,3,1.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气体电离的条件?种类? WWi, 碰撞电离; 光电离; 热电离;表面电离 电极表面逸出电子的条件?途径? WWi,正离子撞击阴极,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电负性气体?电负性与电气强度的关系? 电负性表征分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分子吸附电子成为负离子;电负性越好,吸引电子能力越好,电子越少,对放电越不利,所以电气强度好,即绝缘性能好。,课程回顾,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电弧放电 火花放电,注: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时间隙未击穿,火花

2、放电和电弧放电均是间隙击穿后的放电现象,1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5,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6,1.2.1 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外电离因素:天然辐射或人工光源,电场 作用,气体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非自持放电去掉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后放电随即停止; 自持放电不需要外界因素,仅由电场作用而维持的放电过程。,7,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1 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试验分析:,当UU0(非自持放电阶段) 01段:电流随电压的升高而升高; 12段: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而与电压无关; 23段:电压升高电流增强,但仍然靠外电离维持放电过程 当UU0 (自持放电阶段) 3点后:电流急剧突

3、增,气体间隙击穿,只靠外电压就能维持,自持放电起始电压,电场均匀:间隙击穿电压Ub 电场极不均匀:电晕放电起始电压,8,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E,阴极,阳极,崩头大、崩尾小,电子崩,崩头,崩尾,一、电子崩的形成,9,系数,电子沿电场方向行进单位长度,发生的平均碰撞电离次数,系数,系数,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逸出的自由电子平均 数,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行进单位长度,发生的平均碰撞电离次数,电子崩,离子崩,阴极发射电子,离子体积、质量大,平均自由行程短, 发生碰撞电离可能性比电子小得多,可 忽略该过程。,对应单位长度内新电离的自由电子数,1.2 均

4、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电子崩的形成,一、电子崩的形成,10,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过程,n个电子行过dx之后,会产生 dn个新的电子,对于均匀电场, 不随空间位置而变,新产生的电子数和正离子数为,放电可否自持 ?,11,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过程,新产生电子数:,到达阴极的正离子数,从阴极电离出的电子数,12,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自持放电的条件, 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碰撞电离(过程)而产生的正离子数为 ed1 ,这批正离子在阴极

5、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过程)应为 (ed1 ) ,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ed1) 1,13,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 汤逊放电理论-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够直观,不适合 工程直接应用,外界电离因子,碰撞电离,电子崩 过程,气体中的自由电子,14,物理意义,引起碰撞电离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自由行程超过xiUi /E的电子,才能与分子发生碰撞电离。,自由行程大于xi的概率为,电离碰撞次数,Wi、Ui 分别为气体分子的 电离能和电离电位,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在单位长度内,一个电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1/ 。 x=0处,n0个电子沿电

6、力线运动,前进x后,剩余n个电子未发生碰撞,则在(x, x+dx)内发生碰撞的电子数为,自由行程分布,15,气体温度不变时,1/ AP,代入自持放电的临界条件,式中,,16,由于对取了两次对数,Ub对的变化不敏感,因此Ub取决于P与d的乘积。,结论: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电压Ub是气压和电极间距离的乘积(pd)的函数。,击穿电压与Pd的规律在汤逊碰撞电离学说提出之前,巴申已从实验中总结出来了,汤逊理论从理论上解释了试验结果。 从曲线可以看出,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击穿电压最低。,1889年,巴申完成了他的著名实验。,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2巴申定律-巴申曲线,18,1.2 均匀电场

7、中气体的击穿,1.2.2巴申定律-定性解释,P,电子累积动能,间距过大,难以碰撞电离,气体密度,碰撞电离,Ub,P,电子累积动能,气体密度,碰撞电离,Ub,d,E,电子累积动能,碰撞次数,电离概率,Ub,d,E,电离次数,碰撞次数,电子崩,Ub,难形成电子崩,1. d固定,2. P固定,碰撞次数,电离概率,19,20,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均匀场、低气压、短气隙 (pd27kPa cm), 局限性,pd较大时,解释现象与实际不符,放电外形 汤逊理论解释:放电外形均匀,如辉光放电; pd大时的实际现象:外形不均匀,有细小分支; 放电时间:T

8、pd大T汤逊 击穿电压:Ubpd大Ub汤逊 阴极材料影响 汤逊理论解释:阴极材料对放电有影响(过程); pd大时的实际现象:阴极材料对放电无影响;,21,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对象:工程上感兴趣的压力较高的气体击穿,比如雷电放电并不存在金属电极,因而与阴极上的过程和二次电子发射根本无关。 特点: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使原来均匀的电场变成了不均匀电场)的作用 放电过程,电子崩阶段,流注阶段,气体击穿,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等离子体,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电离室中进行)说明放电发展的机理

9、。,22,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电子崩过程, 起始电子崩(主电子崩),崩头前后:加强了原电场,出现激励和反激励; 崩头内部:削弱了原电场,复合过程产生光子。, 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崩头及崩尾的电场,削弱了崩内正、负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电子崩头部 电场明显增强,电离过程强烈,有利于发生分子和离子的激励现象,当它们回复到正常状态时(反激励),发射出光子,崩头内部正负电荷区域 电场大大削弱,电子和正离子浓度却最大,有助于发生复合过程,发射出光子。,23,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二次电子崩,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其中电子被主电子崩

10、头部的正空间电荷所吸引,在畸变而加强了的电场中,形成了新的电子崩,称为二次电子崩。,主崩头部接近正电极时,电场大幅度增强,发生强烈的电离,并向周围放射出大量光子。,主崩中部电场被削弱,发生强烈复合发出大量光子。,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1起始电子崩;2二次电子崩,24,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正流注的形成,流注通道导电性良好,其头部又是二次电子崩形成的正电荷,因此流注头部前方出现了很强的电场。 流注向阴极发展,发展到阴极后,间隙击穿。,二次电子崩中的电子进入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区。大量的正、负带电质点构成了等离子体,这就是正流注。,此时的电压就是击穿电压Ub

11、,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正流注发展方向:从阳极到阴极 初始电子崩需走完整个间隙,25,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负流注的形成,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1起始电子崩;2二次电子崩; 3流注,电压较低时,电子崩需经过整个间隙才能积聚到足够的电子数形成流注;电压较高时,电子崩不需经过整个间隙,其头部电离程度已足以形成流注 主电子崩头部的电离很强烈,光子射到主崩前方,在前方产生新的电子崩,主崩头部的电子和二次崩尾的正离子形成混合通道,形成向阳极推进的流注,称为负流注 间隙中的正、负流注可以同时向两极发展。,26,试验测量结果:电子崩,在电离室中得到的初始电子崩照片 图

12、a和图b的时间间隔为110-7秒,初始电子崩转变为 流注瞬间照片,电子崩在空气中的发展速度约为1.25107cm/s,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27,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试验测量结果:正流注,在电离室中得到的阳极流注发展过程的照片 正流注的发展速度约为11082108cm/s,28,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电子崩是沿着电力线直线发展,流注会出现曲折的分支 电子崩可以同时有多个互不影响地向前发展 汤逊放电是弥散的一片,流注放电有明亮的细通道,29,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总结,由阳极

13、向阴极(正流注)或由阴极向阳极(负流注)击穿,强电场作用下,发生碰撞电离,畸变电场,发射光子,流注高速的向 电极发展,电子崩,气隙间有效电子,形成等离子通道(流注),产生新电子崩(二次崩),二次崩不断汇入主崩,30,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在均匀电场中的自持放电条件,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初崩头部空间电荷数必须达到某一临界值 既: ed常数 或d常数(ed为电子崩头部的电子数) 实验所得初崩头部的电子数要达到108时(dmin20),放电才能转为自持 存在Pd最小值:27kPacm。,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放电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而自行

14、维持,即转入自持放电; 如果电场均匀,间隙就将被击穿。所以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流注形成的条件,31,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1.2.4 流注理论-对pd 较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现象: pd 较大时,放电不均匀,有分支,有细小的通道 解释: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 放电时间,现象: 放电时间极短 解释: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pd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短的现象, 阴极材料的影响,现象: 放电与阴极材料无关 解释: pd很大时,维持放电自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

15、电离过程, 放电外形,32,树枝状放电与放电发展的抑制,互相补充说明广阔的Pd范围内的放电现象,33,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在Pd值较小时,起始电子不可能在穿越极间距离后完成足够多的碰撞电离次数,因而难以聚积到足够的电子数,这样就不可能出现流注,放电的自持只能依靠阴极上的过程。,汤逊理论:低气压、短间隙(Pd值较小) 流注理论:高气压、长间隙(Pd值较大) 临界值: 27kPacm,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而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流注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汤逊理论的碰撞电离为基础,强调空间电荷的电场畸变作用,着重于空间光电离来解释放电

16、的发展过程。当电子崩的离子数达到108时,引起空间光电离,流注一旦形成,放电转入自持。,34,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35,35,引起气体放电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电场作用;二是外电离因素 非自持放电去掉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后,放电随即停止; 自持放电不需要外界因素,仅由电场作用而维持的放电过程。,36,1.2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总结,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自持放电条件的比较: 汤逊理论:自持放电由阴极表面电离来维持 流注理论:依赖于空间的光电离,1 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37,38, 均匀电场,放电达到自持,间隙立即被击穿,击穿前看不到放电迹象 平板电极, 稍不均匀电场,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相似,一旦出现自持放电便一定立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