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675853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选修复习》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实验复习备考,一、考纲解读,二、本部分内容在2010-2011高考中的部分情况分析,三、复习策略,1、关注重点考查内容,微生物培养、DNA粗提取与鉴定、植物的组织培养,2、复习过程重点突出,(1)关注每个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以微生物的培养为例:,(2011全国新课标)39【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

2、种,即 和 。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 。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理解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按物理状态不同划分,按化学组成不同划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按用途不同划分,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只有尿素作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 分离出分解尿素 的细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只有纤维素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 分离分

3、解纤维素的细菌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选择培养基做一些适当的补充,(二)无菌技术,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就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技术。,消毒,无菌技术的种类,灭菌,使用较为温和的方法(酒精、紫外线)来杀死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消毒; 将培养皿、接种用具进行灭菌; 接种的过程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使用较为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基本过程: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尿

4、素为唯一氮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二)纯化大肠杆菌,微生物接种方法常见的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1.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操作如教材18页图示)。 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菌落。,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缺点:不能计数 一般用于分离微生物的纯种,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

5、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过程分两个步骤,即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优点: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一般用于平板培养基的回收率计数,(2)对实验结果能进行解释分析,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某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 由于土样不同 由于培养基污染 由于操作失误 没有设置对照,(3)对实验进行初步探究,集中在微生物的分离和酶的应用实验,(08广东生物)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

6、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答案:用同样苯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苯酚含量,(4)对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和修订,集中在酶的活性、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例】假设你已经探究了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45)和最适pH(为4.8),若还想进一步研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此时,实验的自变量是 。合理设置果胶酶用量的梯度后,可通过苹果泥出汁的多少来判断酶的用量是否合适。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7、。 (1)材料用具(略) (2)实验步骤: 取6支试管,编号1-6,分别加入 ,调节pH至4.8。 向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然后放入45恒温水浴装置中 。 中 。 (3)以上步骤设计是否有不妥?如果有,试分析原因。,3、注意选修实验与必修内容的联系,(1)微生物培养与选修三的联系,特点:结合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考查微生物培养 注意:关注影响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复习“S”型、“J”型曲线,特点:结合微生物计数考查必修三的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注意:血球计数板,掌握基本用法,(08广东,8)取少量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 A、活细胞数 B、死细胞数 C、菌落数 D、细胞总数,(2)微

8、生物发酵与必修一的联系,特点:结合微生物发酵考查必修一的细胞呼吸 注意:微生物的类型(如原核、真核细胞),呼吸类型等,(2010广东理综,2)(双选)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3)酶的应用与必修一的联系,特点:结合酶活力测定考查必修一有关酶的本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内容 注意:酶的本质、特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础知识,(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不同的植物组织 同一植物的不同材料 营养、环境条

9、件 植物激素,(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制备MS固体培养基 1、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基 3、灭菌 外植体消毒 接种 培养 移栽 栽培,实验操作,(4)植物组织培养与必修一、三的联系,特点: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考查必修一的细胞全能性,必修三的植物激素等内容 注意:复习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本质,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比较,植物激素的作用等,(5)PCR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与必修二的联系,特点:结合PCR技术的过程考查解旋、Taq酶等 策略:复习DNA复制的有关特点,掌握PCR技术与DNA复制的异同点,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基础知识(一) 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2.凝胶

10、:,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或 琼脂糖)构成的多孔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根据被分离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来进行分离。,1.概念:,3.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当相对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依据的特性是: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4.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具体过程,(三) 电泳:,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11、2.原理:,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 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3.类型:,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用SDS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时,可选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同时进行电泳,根据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的电泳区带位置,用电泳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作标准曲线,可以测定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市场上有高分子量、次高分子量及低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试剂出售。,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为例:,(5)蛋白质提取分离与必修一的联系,特点:结合蛋白质提取分离的原理考查蛋白质的特点、渗透作用原理等 策略:复习渗透装置,渗透作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材料的选择(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与鸟类红细胞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