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67058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歧义与语境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歧义现象歧义句是指一个完整的句子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歧义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是单一的,明确的,不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有时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意思并不清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究竟如何理解,令人捉摸不定,这就是遇上了歧义现象。歧义是指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也即一个词语或句子在脱离语境,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表达意思,模棱两可,既可这样理解,又可那样理解,语义不确定。造成歧义的原因各不相同,歧义的类型较多,在试题中常见的主要就有以下几种:(1) 词的多义:请立即上马。“上马”可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

2、或“某项工程上马”。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2) 词类不同: “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3) 结构关系不同: 进口彩电。 “进口彩电”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动宾关系; “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4) 层次组合不同:“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我们三个人

3、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5) 深层语义关系不同:“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6) 语境不同: 生一个最好。对想多生子女的人来讲,“生一个最好”是劝他不要再生,一个已够了,而对不想生孩子的人来讲,是劝他生一个,不要不生; 今天星期天。至于“今天星期天”对不同人就有可能含义大相径庭,孩子说话可以是想出去玩,妻子说这话可能是想让丈夫帮助打扫房间等等。(7) 轻重音不同: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这封信。“就”轻读,句子是说“他”效率

4、高;“就”重读,意思是说“他”效率低。有时轻读重读不仅影响意思,还影响结构关系。 我想起来了。 “起来”重读,是宾语,是“我想起来了”; “起来”轻读,是补语,是“想起某事”的意思。轻重音歧义写下来有歧义,说起来是没有歧义的。(8)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语境歧义语境,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环境,又叫做情境或语境,它是

5、影响抽象的语言意义具体化,使之变成言语意义的一切因素。语境歧义是指说写者的表达有明确的语义内容,而听读者在理解时由于受语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歧解。语境包括符号语境和非符号语境。符号语境是语言中意义的载体单位词语等按时间顺序所形成的一种线性序列。它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语境和口头语境。前者指上下文,后者指前言后语。非符号语境是指没有在使用的语言符号中直接反映出来的语境,它包括各种符号语境以外的影响意义理解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从语境的角度分析汉语语用歧义的产生情况1语言符号因素导致的歧义(1)上下文语境的缺失可以导致歧义。举个例子,路上两个人碰面,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你去上课啊

6、?”在这里“上课”就引起了歧义,是“听课”还是“授课”并不明确。如果加上一个上文,“王老师,你去上课啊?”这样貌似可以解释明白了,因为“老师”一词在我们常人脑海中的职能就是授课。(2)上下文语境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歧义。语境之间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上文对下文的影响和下文对上文的影响。举上文对下文的影响为例。班主任走进教室说道:“这次考试有的同学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根据老师所知,这不是他真实的成绩。我希望你们做人,首先要做到诚实!好了,大家放学吧!林平,你留下来!”前面老师提到的考试作弊的事情可能与林平毫不相关。但是,由于这两段话构成了上下文的关系,所以很容易使人把林平留下来的原因与考试作弊的事情

7、联系起来,进而推测出作弊的学生就是林平。这种推论是基于把这段话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前文所传递的信息附加在后面的话语中了。话语和话语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前一句话提供的信息即为后一句话的理解做了准备工作,前一种联系在后一种联系中得到体现。(3)上下文语境在相互转换过程中导致歧义。某一个语句同时存在于两个特定的语境中,导致该语句不能有效地匹配其中的一个语境,导致了歧义的产生。举个例子,两位老朋友在电影院海报前碰到。甲问乙:“你胃病好了吗?”乙回答:“又犯了”。甲又问:“你看过了吗?”问的是乙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乙回答:“看过了”,回答的是他看过了病。这种歧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甲的问话省略了部分内容,

8、甲由前一个语境直接转换到后一个语境,导致乙仍然按照前一个看病的语境去回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上文语境制约的不足。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往往选择承前的语境,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导致说话者和听话者不在同一个语境范围内交谈,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偏差。2非语言符号因素导致的歧义情景语境指的是某个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时间、地点、交际对象、交际主题等等。抛开具体的时空语境,话语往往会导致歧义。以店主向民警报案抓贼的谈话为例。店主:有人偷珠宝,快来抓贼。民警:你在哪里?店主:我在珠宝店里。民警:我是说失窃的地点在哪儿?店主:在我珠宝店的前台。民警本来是想知道失窃的具体地点,而店主却两次歧解了民警的问话。当民警问“你在哪”时,店主却按照字面的意义结合自身的情景语境来回答,而没有联系到与民警交谈是为了让民警及时赶到现场这样的情景来进行的,所以交际的时候要联系到特定的交际场景,而不是单纯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背景语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一些客观规律的了解。比如,我们谈论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时,我们是基于对红楼梦这部著作的了解。再比如,中国人的谦虚在外国人看起来就非常不可理解。一个美国人帮助中国人提箱子,等到家门口的时候,中国人对美国人说,“真对不起,累着你了”。这个美国人就会很不高兴,他会认为这个中国人是对他的体力有所怀疑。这就是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的一种交际上的理解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