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8670039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塘约村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下面是有语文迷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塘约道路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1:XX年夏,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席卷了塘约,洪水所到之处,稼穑被毁,一片狼藉。穷则思变,变则通,一份伟大的成功往往经历着鲜血淋漓的开始,塘约也是如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自强是富强的保证。笔者依然记得塘约洪水后,一名市里领导来到塘约,向支书询问到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支书说房子毁了,庄家也毁了现在要重建关键要把路整好,希望市里能支持。领导告诉支书所需要的建路材料上级都可以协调解决,可是村里能否自身出点力,解决部分用工。支书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塘约

2、自己的事,自己当然要出力。领导后来回忆,他当时还是不相信塘约自身能够组织起来进行建设的。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塘约富强起来,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自身发展建设的意愿可能比什么帮扶都要有用。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洪水退后,左文学召集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从产业优化、村风民风、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会议决定,塘约村要按照“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路子,抓牢“确权”基础,抓好“赋权”关键,抓实“易权”核心,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释放了改革红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XX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

3、XX年不足4万元到XX年突破200万元,实现了从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自律是发展的推手。XX年,塘约村广征民意,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同时,还制定了塘约“红九条”,不仅引导群众建设文明的生活环境,也同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过去的塘约,层出不穷的婚丧酒、满月酒、搬家酒、状元酒让清苦的日子雪上加霜。”左文学说,对于这一情况,塘约村率先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度,除了禁止操办红白事外的其他酒席,还明确了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不发纪念品。“如果有违反规定的村民,我们会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中,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

4、。直至考察合格后,才能消除黑名单,继续享有我们村支两委提供的服务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左文学说,为方便村民办事,村里统一购置了餐具、厨具、桌椅,并从村集体经济中出资组建了10支服务队,无偿为村民办理酒席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的塘约,村容村貌变美了,邻里关系也和谐融洽了”。塘约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绝不仅仅是上面三条就可以总结的全的,但是成功的规律重要的三条:自强、创新、自律,却是塘约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2:“风雨虽无情,自助者天助”。XX年春夏之交,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一类贫困村塘约村是靠传统农业维持基本生存的自然村寨,村里许多农户家中本来就家徒四壁,不幸遭

5、遇一场大洪水洗劫后更雪上加霜。村支两委和村干共11人在村委楼办公室及时开会讨论如何重建家园的任务,为摆脱一类贫困村的帽子,走上小康致富之路。眼前时间紧迫、形势逼人,村干们组织村民迅速做出行动。所谓“穷则思变”,现村里已经是穷到头,困难到底了,要使塘约的村貌发展有全新的质变,必须要学会绝地逢生,大家通过充分激烈讨论后一致同意选择全村整体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合作社。“成事在心,谋事在人”。炎炎夏日,在一贫如洗的废墟上,经村支两委的带动下整个塘约村上下显示出了打破才能得生机的勇气与想要就要干得成的信心。村民们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塘约村的各项农业产业合作社、七权同确、

6、红九条与黑名单等一系列新的村规民约和激励制度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发芽落地生根。村里的集体土地林地由原来承包下去的零散状态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又重新整合集中起来,全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要素被充分激活,逐步使乡村农业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与产业链整合,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使塘约村村貌焕然一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现在安顺正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期,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不能松懈,行动上不能松劲,我们要向实处用力,向难处真干,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认真把塘约经验总结起来推广出去。短短三年,塘约村实现脱贫致富发展的质变让我们看到了贫困村的脱贫道路上

7、树立了一杆光鲜亮丽的旗帜。所谓“要扶贫先扶智,想致富先修路”,怎样才能实现贫困村的脱贫任务?走什么样的致富道路?先前的扶贫,主要是技术性扶贫不是道路性的,因此经验很难推广,解决走什么扶贫道路才是最根本的。每个贫困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有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有教育文化滞后,有开发力度不足等等因素,但终归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重新认识到,在社会生产力个要素中,最宝贵的是人而不是物。安顺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塘约已然为我们做出了示范,立好了标杆。塘约村的经验表明,要实现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目标,农业专业合作化是发展方向,单打独斗没有出路,要靠全体村民的力量发挥出来,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村民就会产生自身发展

8、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我们党委和政府真正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才能真正写好扶贫致富这篇文章,才能在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大道上走出一条“又精又准、又好又快”的发展新路。塘约道路阅读心得体会3:在中国辽阔的农村土地上,塘约的实践不会是唯一,但它的精神,是建设中国新农村的典范,这里村庄的变化与人的变化,体现了新中国新农民脱贫攻坚的积极态度。这是农民正在建设和谐美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之路,这里有他们经历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农村建设、改革的实践后,自觉自愿的道路选择和坚守。“同步小康”的愿望,带领着他们走向现实的新生活,滴水穿石,只要有坚持奋斗的精神与敢于实践的

9、态度,就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塘约精神的发扬也全方位激发贫困对象脱贫意识,并为安顺的脱贫攻坚打了一针强心剂,对着力扶持贫困对象,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抓好“三权促三变”,鼓励党员群众立足农村优势特色积极抓好立项发展,组织党员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带动全安顺地区扶贫脱贫热潮,推动了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的积极态度。塘约的发展变革是突破固有发展的新模式,是探索确权、赋权、易权之路,以“三权”促“三变”激活农村有效资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发展的创新,两年时间实现蜕变更加有效的证明塘约道路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是可借鉴或复制的发展模式。“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是

10、左文学的理念,单更多突出的是村民们自己的坚持与自律。贫困有根,一个老党员一年要贷款一万两千多吃酒,举债吃酒何谈发展,又如何去谈脱贫,这种状况滋生了“红九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把权力交给“村民代表大会”,使村民自治在发展中的作用名符其实。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这样评价塘约道路: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在当下的农村脱贫攻坚的重任面前,塘约道路具有一定的旗帜与样本的意义,是一块难得的“他山之石”。塘约道路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发展模型,开启农村改革之窗,这条道路上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值得借鉴与学习。塘约道路启示我们,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力量”不容忽视,中国农村的希望在“塘约”,在万村千乡。而对于脱贫攻坚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塘约道路”的精神,使得自己更加坚定走脱贫攻坚的道路,为中国发展新农村全心全意的付出,带动农民走向脱贫的道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坚持的态度。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我们需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践换来成果。每个农村地区都将有切实的合作发展模式、也会有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塘约道路就是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