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866887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市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 10 月份月考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

2、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

3、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

4、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B. 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C. 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D.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C. 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B. 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C. 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

6、精神。D. 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偷换概念,“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不正确,原文为“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B 项,“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有“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第二段开头为“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D项,曲解文意,“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不正确,原文为

7、“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故此题答案为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 项,“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兰亭序等例,应是为书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提供了论据。故此题答案为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

8、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 项,无中生有,“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据。文中说“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根据这些信息不能推出“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的结论。故此题答案为A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

9、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

10、,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

11、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

12、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

13、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B. 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C.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D. 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5.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

14、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答案】4. D 5. “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

15、,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 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故此题答案为D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列出三处,然后从突出人物个性的角度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本文在塑造苏七块大夫时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比如,文章第二段,“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属于动作细节描写,表明苏七块医术高明;第四段,“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属于神态上的细节描写

16、,突出的是苏七块恪守原则;第六段,“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顶上压”一段话中,运用了“站”“挽”“放”“捏”“拉”“推”“顶”“压”等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了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既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又写出他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表明他医术高超;第七段苏大夫伸出瘦手, 拦住华大夫”“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属于动作细节描写, 写苏七块华大夫暗中送给患者的钱还给华大夫,突出了苏七块恪守原则而又心地善良,具有高尚医德的特点。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还很多,答题时只要能找出细节描写,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点睛】第2题考查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