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8668695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 (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高温 低温 高压 低压 加催化剂 分离出Z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X(s)+3Y(g)2Z(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错误;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确;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确;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错误;加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错误;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故选C。【考点定位

2、】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注意加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体积增大,平衡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B.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

3、浓度一定增大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D.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答案】B【解析】在平衡体系中,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该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只要增大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增大,而减小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减小,B项正确;C项未指出是增压还是减压,如果是减小压强,则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该项不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是比原来增大,但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D项错误。3.在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14容积颜色相同的NO2和Br2(气),然后将活塞同

4、时向外拉到1/2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到A. A中颜色比B中浅 B. A中颜色比B中深C. A、B中颜色深浅一样 D. A、B中颜色都比开始时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种气体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对于Br2(g)只是物理变化,对于NO2(g)是一个平衡移动的过程2NO2N2O4,相当于压强减小,相当于压强减小,物理变化使之颜色变浅,但随之平衡又向生成NO2方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4.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 +mB(g) pC(g) H0 处于平衡状态(又知n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升高温度时,BC的比值减小 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加入B,A的转化

5、率变大 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A. B. C. D. 全部【答案】D【解析】5. 甲萘醌(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2甲基萘的氧化而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的2甲基萘,才制得017g甲萘醌,已知该次合成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A. 使用了过量的氧化剂 B. 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了其它催化剂C. 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 所生成的甲萘醌是沉淀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知该反应的特点有:1是一个氧化过程;2正反应放热。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是平衡移动因此对产率无

6、影响;从理论上讲,使用过量氧化剂可以提高产率(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从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状态与产率无关;正反应放热,因此加热不利于产物的生成。考点:化学平衡6.在密团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3mol CO2(反应为CO+H2O(g) CO2+H2),当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的水蒸气改变为2mol时,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0.5mol B. 0.95mol C. 1mol D. 2/3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起始充入1molCO和1molH2O,当充入的水蒸气为2mol时,平衡向右移动,CO2的物质

7、的量增加,但CO2不能等于1mol(将不存在平衡,因为CO将等于零),所以CO2有一个界限即大于2/3而小于1。答案为B。考点:化学平衡7.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转化率增大 B. 平衡向逆向移动C. 平衡没有移动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要是正反应速率增大,只要增大(任何物质)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升高温度、添加催化剂等。若增大B物质的浓度,A的转化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增压、正反应速率增大又pqmn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又mn=P+q平衡不移

8、动。考点:化学平衡8.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如:CaAl2Si2O8(钙长石)Mg2SiO4(镁橄榄石)CaMg2Al2Si3O12(钙镁)石榴子石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密度(g/cm3) 2.70 3.22 3.50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A. 钙长石生成 B. 镁橄榄石生成C. 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 (钙镁)石榴子石生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密度分析,压强越大,固体的密度越大,所以增大压强有利于生成密度大的固体。【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

9、,压强越大,生成的固体物质的密度越大,所以高压应有利于向反应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有利于密度小的物质转化为密度大的物质,所以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生成(钙镁)石榴子石,故答案选D。9.对于反应A(g)+2B(g) 2C(g) H0,下面各图能正确反映反应时间t、温度T与平衡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降低,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

10、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降低,正确;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500比200先达到平衡,错误;D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在500比200的低,错误。【考点定位】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名师点睛】图像方法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经常使用。在使用时,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温度越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出现拐点;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出现拐点;增大压强,化学平衡

11、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因此比不使用催化剂速率加快,先出现拐点;由于催化剂对正反应、逆反应的速率影响相同,因此使用催化剂后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10.将V1 mL 1.00 molL-1HCl溶液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1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

12、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1,故A错误;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mL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HCl+NaOH=NaCl+H2O 1 11.0molL10.03L n则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是:=1.5mol/L,故C错误;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所以D错误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二、填空题(共40分)11.某学生想

13、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 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_。(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 实验中改用2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2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若他测得t=3,则中

14、和热H为_【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不相等 (5). 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 (6). 相等 (7).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它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8). -50.16kJ/mol【解析】【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缺少的仪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2).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计算和解答。【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20mL0.50mol/L的盐酸跟2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偏少,但中和热是指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