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8668692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第一次月考(重点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满分63分。本大题共42小题,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 )A. 法律制度 B. 强权政治C. 伦理道德 D. 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所以本题选C。A、B项是法家的主张

2、,D项是道家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 诸子百家争鸣B. 商人地位提高C. 士的兴起D. “学在民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考点: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概况3.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C. “天人感应” D. “为政以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述现象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思想,创造出了新的儒学思想,积极主张“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迎合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权的滥用,其主张“天人感应”即借上天出现异象的警示统治者实行仁政,所以答案选C,A有助于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4、B 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理论武器;D是孔子的儒家思想。4.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 统治者个人喜好 B. 当时的经济状况C. 文人学者的喜好 D. 时代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学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思想专制,下令焚书坑儒;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

5、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打倒孔家店”5. 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 )A. 祭天仪式的兴盛 B. 皇帝的微服私访C. 郡县制的实施 D. 科举制的推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这与祭天仪式的行为相一致。祭天仪式

6、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称为“圜丘”),寓意天圆地方。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所以本题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6. 曹丕问:“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邴原便毫不迟疑地答道:“父邪。”(三国志卷十一)。某学者认为邴原的意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能代表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观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学者认为A. “家族”与“国家”是互斥的,且人们应以“孝”为先。B. “孝”这种家

7、族意识已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C. 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对政治团结产生不利影响。D. 邴原的意识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的对话可知,邴原认为父亲的地位超过了君主的地位,即体现了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做法不利于政治的团结,故选C。A表述错误;B与题干无关;董仲舒的新儒学强调君权神授,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故D错误。7.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8、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等人的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则名句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强调的是国家至上,和选项C的意思是吻合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涉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强调格物才能致知,不涉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强调“义”的重要,和材料中的两则名句名句的精神内涵无关,和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等人的思想【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

9、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8.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据材料“丰富性与普遍性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理学内容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对夷务的排斥,故B项正确;“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说法过于绝对,理学还吸收了佛、道思想,故A项错误;“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B。9.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A. 民族气节 B. 忠孝观念 C. 义利思想 D. 文化修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冯道先后追随多个朝代和君主,违背了“忠臣不事

11、二主”的纲常伦理,故被后世文人所不齿,B项正确。民族气节是指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与材料强调忠孝观念不符,排除A。义利思想涉及物质利益和道德利益之间的取舍问题,与材料强调忠孝观念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以忠孝观念评价冯道,与文化修养无关,排除D。10.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汉赋 B. 唐诗C. 楚辞 D. 元杂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要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元杂剧的产生。汉赋、唐诗、楚辞分别盛行于

12、汉朝、唐朝和战国时期,市民阶层还没有壮大,宋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才产生了通俗化和平民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杂剧11.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 小篆B. 行书C. 楷书D. 草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可知是草书,草书书写简便、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正确;小篆的笔画较细,结

13、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A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B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C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1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

14、志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社会环境不同,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B项偏离材料主题;C说的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和材料问题无关;D项说法本身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评价13.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

15、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特点1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