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78666121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详细教案一、导入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命若琴弦。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师徒,一个老瞎子,一个小瞎子,他们靠弹三弦琴说书为生,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故事到这结束,我想问的是,既然老瞎子已经知道那个药方是假的,为什么还要把他给小瞎子?(他希望那个药方成为支撑

2、小瞎子活下去的勇气,成为他活下去的希望。)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只不过那种力量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它可以是史铁生的药方,也可以是欧亨利的常春藤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欧亨利去瞻仰一位生命的歌者,体味那支撑生命的勇气。二、概括故事情节 大家都预习过小说了,下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请一二生简述,师生共同点评。 明确: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的生命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三、最后的常春藤叶从文章的情节来看,对两个生命都起决定

3、作用的是什么?这片叶子维系着两个人的生命,那么,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第40节:“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第44节:“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第46节:“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生齐声朗读这样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呢?明确:“最后的常春藤叶

4、”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了几天几夜秋风秋雨的侵袭依然是深绿的、傲然地挂在枝头!顽强的生命力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启示,生的希望。(大自然给人的力量,我们学过鸟啼,鸟给人类的启示向死而生,从自然中去感悟生命,人类的启示在荒原。既然这样一片小小的叶子都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么作为我们人类呢,还有什么理由放弃生命。)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些字词需要用重音来强调,从而突出最后的常春藤叶顽强的生命力? 明确: 仍旧、深绿、傲然、依旧、仍在。 (再齐声朗读。)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这片常青藤叶带给人的那种顽强的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力量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那么为

5、什么这片叶子不落,琼珊就有了生活的希望了呢?(因为她把希望寄托在这片常春藤叶上了22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她已经绝望了,但是见到这样的一片叶子,她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那么是谁给了她这个希望?贝尔曼四、贝尔曼人物形象分析贝尔曼。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那么,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

6、头。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就这样贝尔曼画下了他一生的杰作,你认为那是杰作么?为什么?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7、? 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小结: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爱心的人。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去拯救别人,那么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贝尔曼够了么?还有谁?五、琼珊病愈的原因有哪些?贝尔曼藤叶的鼓舞 朋友苏艾的关爱 医生的尽力救助 自己的信念(1) 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 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2) 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3) 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4) 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

8、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自己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小结: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人”这个字就是“互相支

9、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构成的世界!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贝尔曼)就是这样一位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爱心的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前面有没有想到的?六、试问小说的结局的特点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作者在前文埋下了哪些伏笔预示这样的结果?你们能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1)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里实际上是他的“含泪的微笑”,是他的人格理想,他用这样一个人格理想为我们架

10、设了一个生命的支点。(2)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才能给读者带来更深更远思索与回味。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3)伏笔第40段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 第40段“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第48段琼珊说“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第55段“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第55段贝尔曼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还有燃着的灯笼

11、、挪动过的梯子、几只画笔、调色板和调色板上绿色和黄色的颜料。的确,正是凝聚着贝尔曼的爱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琼珊的遭遇给人怎样的启示?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个神,那个神就是他自己。七、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生病,靠一片绿叶、一片叶子给人希望,希望能够超越生死,这不是生活的常态。而小说重在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份沐浴着人性光辉的爱,一种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一片叶子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人生就是这样。好,最后让我们用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来结束我们这一堂课。(生齐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与信念,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