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8664141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教学案设计2平移导学案设计课题平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升旗现象引出图形的平移,引导学生探索图形平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如下: 1.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平移的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看一看、数一数)发现平移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通过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2.贯彻美

2、育,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上课开始,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平移图案,在学生欣赏到美的同时发现有关图形平移的数学知识。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平移。在学生充分感知了图形的平移,掌握了平移的性质之后,设计“利用平移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动手设计图案,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平移的美,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的各种平移现象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1.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升国旗。看,升国旗时,国旗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动态演示)边看边

3、用手势比划一下它是怎样运动的。那么推拉窗户呢?缆车的运行呢?2.它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方向改变了吗?3.教师小结:像升国旗、推拉窗户、缆车的运行等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板书)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平移的知识。1.边看动态演示边思考老师的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答。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请在平移现象的下面画“”。二、观察、探索平移的性质。(15分钟)1.引导学生再列举几个在生活中见过的平移现象。2.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观察平移现象。3.课件出示例3。说明:实线图是平移前的图形,虚线图是平移后的图形。教师小结: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先找出平移前的一点和它

4、平移后的对应点,再数一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板书)注意:平移几格不是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格。1.汇报。生1:火车的直行是平移现象。生2:光盘的退出是平移现象。2.独自尝试,集体订正。 3.自主看图,借助看一看、数一数等活动汇报发现。生1:看箭头方向就可以知道把小松树向哪个方向平移了。生2:小松树上的每个点、每条边都向上平移5格,就是说图形的平移可以看成点或边的平移。生3:我认为最好是看成点的平移,而且是方格纸上交叉处的点的平移。生4:先在平移前的图形上点出一个点,再点出这个点平移后的位置在哪,这两个点是一对对应点。2.把三角形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涂上颜色。3.看图填空。(1)小汽车向()平移了()格。(2)小船向()平移了()格。(3)小飞机向()平移了()格。三、实践探究,掌握画法。(10分钟)课件出示教材86页“做一做”。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独立填空、画图并汇报:小旗先向右平移9格,再向下平移5格。4.图形A向()平移()格到图形B,图形B向()平移()格到图形C。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教材88页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2)画出梯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