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860978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北师大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重点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2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3随机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重点难点: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意图:简化图表制作,强化读图分析。教学过程:一、环节一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么?今天将对我们上课的表现评选智慧星、风采星。并提出评选办法。二、环节二1、你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学生说。在球类活动

2、中,老师一直想知道是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猜测。(引导学生用数据说话)2、六(5)班的同学在宋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实验,这是他们第一活动小组同学带来的数据。投球者 1 2 3 4 5 6 7单手投球距离 12.5 13 12.5 11.5 12 10.5 13双手投球距离 11 9.5 11 13 9 10.5 12.5问:用什么样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据的?(统计表)请同学分别介绍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具体情况?单手投球最远的是几号同学,最近的是几号?双手投球呢?3、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呢?(条形统计图)4、六(5

3、)班的同学和大家想得一样,就绘制出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统计图,咱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幅)哪幅反映的是单手投球情况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习图例)从哪里看出投球的远近?(纵轴)横轴表示什么?折线表示什么?从图中看出十号同学单手投球 ,双手投球 。请学生接着介绍2号、3号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情况:能很快看出每个同学两种情形对比的情况吗?怎么办?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环节三: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统计图1、一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都有哪些部分?单位 标题 横纵轴(项目) 不同的直条图例 纵轴(数量) 单位的大小

4、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单双手距离的多少?数量是多少?谁最远?谁最近?数量对比单双手距离的相差情况。3、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4、你能根据上述7位同学投球的情况猜测一下你的单手投球或双手投球远近吗?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环节四:1、和统计表比较,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2、和单式统计图比较,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又有哪些优点?引导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用直条长短表示数量大小,便于比较多个项目的数据环节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环节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你们能根据我们评选智慧星和风采星的情况绘制统计图吗?师引导学生想标题、收集数据。生:绘制全班交流。板

5、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优点: 组成部分形象直观 标题 横纵轴(项目)便于比较 图例 单位长度的大小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

6、两地XX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二、新授。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7、三、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用虚线图例表示_。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四、习题巩固。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在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8、的基础上,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 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 培养学生统计意识。教学重点: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学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了看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得很多数学信息。那么,复式折线统计图到底怎么绘制的呢?想不想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本领。二、探究新知1、出示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甲市 7 8 11 13 10 9乙市 10 8 6 9 10 12这是甲、乙两城市XX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单位:)说说

9、从统计表中获得的数学信息。2、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先要用两种不同的图例表示两个量,写在统计图的右上方。我们可以用实线表示甲市,虚线表示乙市。(2)读图,看清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横轴表示月份,纵轴一格表示2。(3)描点、连线根据甲市和乙市的数据,在图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分别用实线和虚线将这些点进行连接。3、生独立绘制,课件反馈。现在你们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直观的信息呢?生汇报。根据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1) 两市月平均气温最大相差_5_。_2和5_月份两城市月平均气温相同,有_2_个月乙市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_2_个月乙市平均气温低于甲市。(2) 分别说

10、一说两城市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甲市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4月一直在升高,4月到6月下降;乙市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到3月一直在下降,3月到6月一直在升高。(3) 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从整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是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三、练习巩固1、第2题(1)绘制统计图:先明确用什么颜色代表男生,什么颜色代表女生,画好图例。再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统计图的绘制。(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说一说。(3)学生根据数据进行预测:从XX到XX年男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趋势,从XX到XX年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大体是呈上升趋势,但在XX到XX年

11、间稍有下降。2、第3题阅读材料和统计图,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说山猫和雪足兔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12、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二、新授。1、解决疑惑。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2、求平均数的方法。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选手1 92 98 94 96 100选手2 97 99 100 84 95选手3 90 98 87 85 90(1)把统计表填写完

13、整,并排出名次。(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3、教授解题策略。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选手1:(92+98+94+96+100)5=96(分)选手2:(97+99+100+84+95)5=95(分)选手3:(90+98+87+85+90)5=96(分)4、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