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78603866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期末专题复习材料题一.科技文化部分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图一:_图二:_图三: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1分)二.经济专题材料分析题1.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12分)(1)当你处在洛阳时,运河南北

2、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这个时期的运河是哪个朝代开通的?(3分)(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4分)(3)运河C段是在哪个朝代时开凿的?(1分)(4) 在历史上大运河都起过什么作用?(2分)2.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胡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请回答:(1)

3、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不需要说明理由。3.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问题:这是谁的诗?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4)材料二中的“苏湖”指什么

4、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5)材料二是哪一朝代的谚语?这个谚语说明了什么问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 游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6.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1)这种货币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地区?(2)它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作用)分别是什么?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

5、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请回答:(1) 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8阅读下列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材料:(6分)材料一: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目,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二: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6、材料三:元史: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1)历史上称材料一中的“全盛日”为什么?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述的现象?当时居世界首位的是哪个行业?(3)元世祖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材料三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治国思想?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B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A材料一: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

7、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苏湖熟”的“苏”是指哪里?(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10.“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是谁说的? “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2)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3)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

8、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4)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启示?三.民族关系部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材料二:右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本巴瓶和五支如意头象牙签。为改变大活佛转世被蒙藏贵族所操纵的积弊,清政府规定了确定转世灵童的具体程序:达赖或班禅转世时,都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朝廷批准,再由驻藏大臣主持坐床,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此项制度被称为“金瓶掣签”。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

9、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外甥指的是谁?(1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撤栾城集材料四:右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五: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

10、,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中华”与“朕”分别指谁?(2分)(2)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位首领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4分)(3)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2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2分)(4)材料四中“朝廷”指什么政权?“蕃”指什么? 辽与朝廷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5)材料四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6)材料五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11、 四.对外关系11(2012湖南湘潭)31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1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1分)

12、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1分)(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5)“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果台湾在哪一年“归我”?(1分)台湾回归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这一机构的设置起了什么作用?(2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1)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2分)(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它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2分)(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

13、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2分)(4)图四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三个国家分别是 史实: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请回答:(5)材料二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