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859491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两则教学设计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

2、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

3、由朗读,教师做点拨。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

4、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五、

5、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五、运用比喻,想象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六、教师小

6、结及作业的布置1、教师小结。2、布置作业。(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设计:世说新语咏雪形似神似比喻美的意境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一、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

7、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和“礼”相关的文言文。二、口头表达活动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放录音(或师范读)。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四、疏通文意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

8、“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2、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3、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像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明你的态度。)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

9、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言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

10、。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七、一文一诗活动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八、小结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陈太丘与友期与孩子有关。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九、布置作业课本剧表演活动。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守时)。期友人:过中不至(无信)守信。行对子骂父(无礼)守礼。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主题思想:通过陈大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说明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