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594085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博物馆介绍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级博物馆班:赵亚梅 学号:P080310568,云南省,博物馆概览,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千余件。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鎏金骑士贮贝器、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大理三塔出土的大理国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呈贡王家营沐氏墓地出土的明代嵌宝石金发冠、北宋郭熙溪山行

2、旅图轴、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等文物,堪称国宝级文物。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展览、收藏与科研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云南省博物馆是全省文物陈列展览的主要单位,是全国一级博物馆。它利用丰富的藏品,举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面貌,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镇馆之宝 (一),时期:战国 尺寸:高43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4号墓 器物造型特异,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猛虎虎作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立一小牛。用范模铸造,大牛和虎一次

3、成型,小牛另铸再焊接。大小搭配合适形体塑造动静结合,立意独具匠心,想象力丰富。虎和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至此器物既美观又稳重。此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是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时期:西汉 尺寸:高46厘米 出土地:广南阿章寨 1919年出土。鼓面饰太阳纹,分14芒,其外分5晕,饰多种几何图案;鼓胸饰船纹,共有4组,每船上表现人物45人,人物头上带羽冠;鼓腰饰椎牛纹、鸟纹、舞人纹等,纹饰生动、自然;鼓胸与鼓腰之间饰4耳。该鼓造型端庄,铸造精细,纹饰华美光泽闪亮无锈蚀规整、圆滑,是石寨山型铜鼓的最高成就。,广南羽人船纹铜鼓,(二),时期:大理国 尺寸:高29.5厘米 出土地:大理

4、崇圣寺千寻塔 此尊立像高发髻,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受结妙音天印。下着裙,束花形腰带,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舟形背光,银制镂空,内作莲花纹,向外分别为优罗钵花、联珠纹和火焰纹。重1135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件宋代以纯金铸造的佛像,也是大理国最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三),时期:战国 尺寸:长200、宽62、篙4厘米 出土地: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 1964年出土。由7块铜板用榫铆连结而成。器身饰多种纹饰(有雷纹、燕纹、虎纹、豹纹、鹿纹、水鸟纹),还有蜥蜴。器物造型古朴,纹饰生动、有趣。中国青铜时代完整的铜棺目前仅发现此一具。,云雷鸟兽纹铜棺,(四),地质博物馆,云南省地

5、质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白塔路。地质标本陈列始于1954年,1957年建立地质陈列室,1979年建云南省地质局地质矿产陈列馆,1990年改为现名。 该馆藏品近5000件。其中云南省出产的珍品有140千克重的自然铜。6千克重的锡石单晶、8.7千克重的黄玉自形单晶(部分透明)、50多千克重的冰洲石单晶、双晶、粗大的绿帘石晶体、蓝绿色含铜异极矿、黄色镉菱锌矿、天河石、国内稀少的红砷镍矿、彩钼铅矿、新矿物单斜铜泡石、西盟石,以及海蓝宝石、红色绿宝石、各色碧玺、铬镁铝榴石碧玄岩、白榴斑岩、西瓦古猿牙齿、云南辉木、中新世貘、5000年前的犀牛化石、羊邑脊棱齿象臼齿,以及两具

6、较完整的早侏罗世原蜥脚类恐龙化石,早全新世大板桥人化石及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砸击石器等。,该馆陈列分布在矿产资源、地质现象、地层古生物、宝玉石、地质工作成就等展室。资源展室的陈列品有来自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兰坪铅锌矿及其伴生的银、镉、铊及天青石矿、滇中蓝石棉矿、寻甸硅藻土矿。点苍山大理石矿等。地质现象展室展示了世界著名的地质景观,如哀牢山古板块缝合线及双变质带、长江第一弯上的虎跳峡、星罗棋布的高原断陷湖泊、世界最壮观的路南石林、腾冲火山群,国际地层古生物界关注的梅树村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典靖志留泥盆系剖面、中生代禄丰恐龙动物群。演化较为完整的云南古猿古人类系列等。,海蓝宝石,海蓝宝石的英

7、文名称为Aquamarine,源于拉丁语Sea Water“海水”。传说,这种美丽的宝石产于海底,是海水之精华,所以航海家用它祈祷海神保佑航海安全,称其为“福神石”。我国宝石界称海蓝宝石为“蓝晶”。,天河石,又称“亚马逊石”。天河石是微斜长石的亮绿到亮蓝绿的变种,蓝色和蓝绿色,半透明至微透明,与翡翠相似。 天河石有明显的特征,它具有格子色斑的绿色和白色,且闪光。这是由于它独特唯一的双晶结构引起的。这是与翡翠的根本区别。可用做戒面或雕刻品。颜色为纯正的蓝色、翠绿色,质地明亮,透明度好,解理少的为优质品。翠绿色的天河石可做为翡翠的代用品。代表产地:巴西、美国、加拿大。 中国主要产地有:四川、内蒙古

8、、云南、江苏 象征意义:神秘之石,天河石,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在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昆明市博物馆(原古幢公园)内,有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屹立着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的宋代大理国经幢。因所在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俗称“古幢”。后来地藏寺倒塌,古幢长期埋没地下。1919年古幢从地藏寺废墟出土,即以其绝世的精美震惊中外,引起“中外人士奔走摩挲”,被誉为“东方绝世稀有之美术!”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评价古幢为“滇中艺术,此极品也!”,馆藏珍品,(一)地藏寺经幢,幢体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组成,通高6.5米,基座是一个八方形的须弥座,再上是雕有天龙八部的鼓形幢基;每两条为一组,

9、龙头相向,共戏一珠。第一层界石上刻有慈济大师段进全撰写的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即造幢记),记载了建幢的目的和经过。从记载可知,此幢是大理国布燮(宰官)袁豆光为已故昆明鄯阐候(最高军政长官)高明生超渡亡魂而建造的,歌颂了高明生的功德,也炫耀了袁豆光的政绩。第一层雕有身披甲胄、手持斧钺、脚踏鬼奴的四大天王像,在四大天王之间镌有古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二层四角分雕四神及释迦座像;第三层雕佛像、菩萨和协侍。,(二)三十六手观音,观音宝冠华服,神态慈祥,三十六手各持不同法器环于身后。整座雕像仅仅刻在手掌大的石块上,实在令人惊叹不已;第四层雕大小不一的八尊坐佛;第五层雕灵鹫;第六层雕仿木结构的庑殿四座,每

10、殿内供三世佛及佛弟子共五尊,极其精细,连庑殿檐下的古式斗拱都明晰地雕刻出来;第七层幢身为柱形,上雕小佛像;幢顶为莲瓣承托的圆球。全幢共雕佛教密部佛母、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像共300尊,大者1米有余,小者仅3厘米,神像造型确当,体态端庄;且刻工精细娴熟,采用圆刀技法,线条明快流畅,极富立体感。可谓匠技精绝,海内罕见。经幢是一座供养密教众神的曼荼罗,是研究云南古代佛教(密宗)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大理州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50亩,该馆总面积8800平方米,展出平面面积4600平方米,绿化面积14000平方米,公共空间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完全符合当今世界新型的设计标准。建筑布局采用了对称形式,中轴线上

11、的大门、石拱桥、客厅、照壁和中心展厅等到,以楼台殿宇的格局、宏伟壮观的气势展示与各院之间以长廊相连。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基本按白族民间传统工艺来要求,突出了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整个建筑群浑然一体,与四周苍松翠柏、绿叶红英交相辉映,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白族建筑艺术景观。,大理州博物馆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文物为重点。以青铜、陶瓷和石刻艺术为主体,以白族民族民俗为特色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从事文物调查、发掘、征集、收藏、展示、研究的中心机构。建馆仅10多年,但馆藏已初具规模,共拥有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及其他资料和大理石精品等藏品7000余件,其中不少为本馆独具的稀世珍品,如战国时

12、期限的大理铜鼓、编钟、铸 石范、马纹图案铜斧,西汉至晋代的水田模型、陶屋、陶人、陶马以及各种铭器,南诏大理国时期阿嵯耶观音、弥勒、天王力士等不同质地的佛教造像以及金刚降魔杵、塔模、大理国写本经卷,元明瓷器以及大理石天然画精品“孔雀开屏”、“美猴出世”等等。陈列布展共有12个展厅,其中8个为长期陈列展厅,它们分别为“青铜器文物陈列”、“南诏大理国文物陈列”、“南诏大理国石雕艺术陈列”、“南诏大理国绘画艺术文物陈列”、“陶瓷器陈列”、“大理石精品陈列”、“大理近现代革命史迹陈列”、“白族民俗陈列”等。,农 具,大理市博物馆,大理市博物馆在大理市中和镇南门内正街。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起义军攻

13、占古城大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大理政权,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元帅府,在周围新筑土城,称为紫禁城。现尚存帅府大门,紫禁城部分城墙,帅府内堂大门,白虎堂及两侧厢房等建筑。起义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对帅府进行过改建。1988年维修后辟为大理市博物馆,主要陈列当地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以及各种石雕、玉雕、木雕、字画等。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石 器,陶 器,青铜器,瓷 器,丽江市博物院,东巴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原名为丽江县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1999年7月才正式更为现名。博物馆现收藏了12000多件文物,多年来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东

14、巴文化,宣传丽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以东巴文化为特色,位于玉泉公园旁边,占地7亩,博物馆主体建筑形式为仿古纳西族四合院式,根据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水环境条件,形成以群体院落作为主体建筑带的古建筑群。 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建筑按纳西族民居的发展进行布局,利用玉泉水源和象山西麓的自然景观,由北向南开辟了古人类洞穴居、巢居、半穴居、帐篷居、干栏居以及木楞房、三坊一照壁、四台五天井等不同阶段的传统民居,并在其中展出反映各时期纳西族生产力水平的民俗文物资料。 开辟“祭天”、祭风”、祭署”(自然神)等民俗、宗教仪式场景,为观众进行东巴祭祀仪式展演。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有关东

15、巴文化的各种图片文字介绍,还有经书、绘画、祭祀法器等实物资料,以及纳西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等,是云南省最值得一看的博物馆之一。,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东巴壁画,东巴神路图,保山市博物馆,馆址原附在市文化馆内。1985年太保山玉皇阁修竣后,市政府决定将博物馆馆址定在该阁内。玉皇阁为明代道教宫观,由主体建筑玉皇阁及附属建筑灶君楼、会真楼三个院落组成一横向排列的建筑群体。有中式木结构建筑五幢二十四间,占地3784平方米,建筑面积842,9平方米。全部建筑均按原貌修缮完毕,用于展览的八间687.5平方米,用作办公室的三间128.8平方米。用于藏品保管的一间15平方米。 该馆现有馆藏3254件,经鉴定,有

16、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21件;一般性文物87件;资料性文物3008件;工艺品11件。其中有著名画家徐悲鸿、袁哓岭的作品;还有些地方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器物,如塘子沟旧石器文化-打制石器、保山坝子的汉晋砖瓦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州博物馆馆址为新建,面积为2873平方米大楼。该楼的三至六层归博物馆使用,面积为1808平方米,拥有4个展厅和1个文物库房。 基本陈列有民族、民俗陈列。临时陈列有石器时代陈列、岩画陈列、青铜文化陈列、铜鼓文化陈列和革命历史陈列。民族、民俗陈列和文物陈列作为长期陈列,采用以文物标本为基础,文字、图片为辅助的陈列方式。 该馆现有藏品2000余件。文山州为著名的“西畴人”牙齿化石发现地。在邱北、西畴、麻粟坡、广南、马关等县还发现新、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和相当数量同时代的岩画,也有罕见的洞穴岩画遗址和各个时代的历史文物。 铜鼓文山地区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不但使用铜鼓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分布广、数量大、类型较齐全。据初步调查统计,州内八个县均有铜鼓,数量二百余面,流行时代自春秋战国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