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78589289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8)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练习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8全国卷)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C)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解析A对:突变体M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

2、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突变体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对: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然条件下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故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错: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得到X。D对: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使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大肠杆菌X。2(2018天津卷)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

3、确的是(D)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A错:若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应含有Y染色体,该细胞中已无Y染色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因含2条X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和a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D对: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其体内无Xb基因,而出现的变异细胞中含有Xb 基因,故是有节律基因XB突变为无节律基

4、因Xb。3(2016江苏卷)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数目减少,可能对表型有影响,A项错误;个体乙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若基因与性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个体乙染色体上基因没有缺失,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4(20

5、16天津理综卷)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P能0突变型P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解析据表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率达到100%,说明S12蛋白结构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项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可以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与突变型的

6、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因此突变型的产生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C项错误;该题中链霉素只是起到鉴别作用,能判断野生型和突变型是否对链霉素有抗性,并不能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项错误。5(2018天津市五区县高三期末)如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异常导致的结果,AD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该时期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种精细胞CC1D2和D1C2具有相同的基因表达产物DC1D2和D1C2可能成为C、D的隐性基因解析A分析图解可知,图示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时期,该时期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B由于发生染色体

7、配对异常,因此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两个ABCD、一个ABC1D2D、一个ABCD1C2,共3种精细胞,B正确;C染色体配对异常导致C1D2和D1C2均不能正常表达,C错误;DC1D2和D1C2可能成为C、D的隐性基因,D正确。故选:C。6(2018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一模)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D)A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属于基因重组B杂交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CXYY个体的产生,一般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D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都属于突变,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解析A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杂交育种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C

8、XYY个体的产生,一般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故选:D。7(2015江苏卷)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解析白花植株的出现是X射线诱变的结果,A错误;X射线诱变引起的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是否出现白花及白花的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9、C正确;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中出现白花则为可遗传变异,若无则为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8(2015江苏卷)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甲、乙果蝇为两个物种,故甲、乙果蝇1号染色体上基因排序不一定相同。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后不能形成乙。二者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9(2018北京市顺义二模)如图表示利用

10、农作物和培育出的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在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过程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D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析A属于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C表示诱导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C正确;D表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首先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形成单倍体,因此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故选:A。10(2018山东省枣庄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D)A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选择范围有限B杂交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繁琐,杂种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C单倍体育种

11、时,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D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解析A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但选择范围有限,A正确;B杂交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繁琐,杂种后代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体,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合品系,其中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D杂交育种不能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D错误。故选:D。11(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

12、确的是(A)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解析A对: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所以群体中近亲繁殖会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错: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12(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

13、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项正确。13(2016江苏卷)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14、)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14(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

15、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C)A75%B50%C42%D21%解析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选C。15(2018广州二模)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内物种甲中的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