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589022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07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07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07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07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307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3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3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理论、方法与实务,龚曙明 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一章 总 论,本章主要阐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与作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选题和基本内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的程序和基本要求。,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1.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1.4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1.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其本质是对从数据导向结论,从结论导向对

2、策.主要特点如下: 1.应用性:从真务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数量性: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理从数出,以数说理 3.对比性:对比研究,从数据导向结论. 4.综合性:多角度和综合性的分析问题和论证问题。 5.实证性: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宏观经济问题。,1.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作用 1。认识作用:认识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与状态、趋势与规律、问题与原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2。优化作用:优质宏观经济统计服务 ,提高统计地位 。 3。咨询作用:为有关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4。监督作用:发挥宏观经济统计监测、监督的作用。 5。提高作用:提高统计工作者和学者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

3、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1.2.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 1.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 2.状态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 3.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4.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 1.2.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课题和内容 按经济活动涉及的领域不同, 可分为宏观经济形势、社会总供求、国民收入分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劳动力供求、劳动工资、人民生活、货币供求、金融信贷、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效益、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交通运输、财政税收、物价总水平、宏观市场运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分析等等。,1.2.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的界定

4、,1.背景分析 :特定问题(课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 ,问题来由 2.状态分析.描述特定现象的变动过程、特征、趋势、规律和问题. 3.因果分析:揭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探索因果关系. 4.对策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和途径,以供决策者参考,1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1.3.1 定性分析方法 利用辨证思维、逻辑推理、经济理论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纵横比较判断法、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法对事物质的规定性进行判断和推理。界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定性分析可以界定事物及其变化的质的规定性、得出定性结论。例如,说明事物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发展的快慢、事物的优劣、效益的好坏等等。 1.3.2.

5、定量分析方法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中,得出分析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1.描述性分析和解析性分析 2.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1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问题研讨1 1. 应怎样理解”从数据导向结论,从结论导向对策?” 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本质? 2. 你认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选题与内容的界定应注意哪些原则? 3为什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结合运用? 4描述性分析和解析性分析有无联系? 5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有何异同?,第2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分析,本章主要阐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概念与平衡关系、国内总供给分析、国内总需求分析、社会总供求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判别与治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分

6、析方法。,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2.2 社会总供给分析,2.3 社会总需求分析,2.4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判别与治理,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10,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2.1.1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 1.社会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可供消费和资本积累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是由货物和服务的国内总供给量、进口量两部分构成的价值量或实物量。 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进口额 =国内总供给+进口额 2社会总需求: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总量,是由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出口需求三大部分构成的价值量或实物量。 社会总需求=居民消费+政

7、府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出口需求 =国内总需求+出口需求 (一个国家内某省市的社会总供求还应考虑省际间的流入流出),11,2.1.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进口 =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 国内总需求+净出口 要点: 1.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通常称为三大需求. 2.期初和期末社会存货差额视为一种投资需求,计入资本形成中(存货增加) 。 3.按生产法与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在理论上是应相等的,但现实中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 4.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统计上总量是相等的,但现实中可能存在总量失衡和

8、结构失衡的问题 . 5.研究主要产品实物量的总供求,平衡关系式为 期初存量+国内生产量+进口量 = 生活消费量+生产性消费量+出口量+期末存量 = 国内消费量+出口量+期末存量 国内生产量+进口量=生活消费量+生产性消费量 +出口量+(期末存存量-期初存量),12,【例2.1】 我国2000年和2006年社会总供求统计,13,【例2.2】我国2000和2006年石油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14,2.2 社会总供给分析,2.2.1 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总供给的关键因素. 2.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和劳动效率决定总供给 3.资本和资本结构: 总供给的形成与资本是密

9、切相关 . 4.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水平越高,供给力则越强. 5.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可增加和改善社会总供给. 6.生产方式: 集约型生产方式可增加有效供给. 7.经济运行制度:制度的资源配效率 8.经济政策: 价格、财政、货币等政策可调控社会总供给 9.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与社会总供求密切相关. 10.外部因素 : 外部环境和外部供给(进口、流入),15,2.2.2 社会总供给分析 主要分析社会总供给的增减变动、长期趋势、结构演变、供给水平、相互关联和影响因素等等。 【例2.3】 我国2000-2006年社会总供给动态分析,16,2.2.3 国内总供给形成分析 可利用GDP及其构成数

10、据考察和分析国内总供给的形成、增减变动、长期趋势、结构演变、供给水平、相互关联和影响因素等等。 1.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决定GDP分析 GDP=GOP-II = GOP =(1- )GOP 2. 三次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因素分析法) 贡献率 拉动 3四大收入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因素分析法) GDPCEDFANPOS CVDVNVOV GDPWTEPdFANVGOPOVGOP,17,4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决定GDP的分析,因素分析法: 就业人数*社会劳动生产率=GDP,回归模型法: 【例2.5】根据表2-5中的数据,以GDP增长率GDP为因变量,社会就业人数增长率L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OLP

11、为自变量,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模型为: 5劳动和资本决定GDP的分析 生产函数:Y=F(L,K) 【例2.6】 根据我国1991-2007年全社会就业人数(L)、当年和上年资本形成(GCF)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和决定GDP的线性函数为,18,2.3 社会总需求分析,2.3.1 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1.居民消费需求: 取决于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 2.政府消费需求: 取决于财政收支和公共消费水平. 3.投资需求: 扩大投资需求可以刺激总需求 ,部分投资可以转化为消费需求. 4.出口需求: 外部需求,经济外向度的高低. 5.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分配公平程度.

12、6.经济政策和制度: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 消费税政策、消费信贷政策、 就业和工资调整机制、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19,2.3.2 社会总需求分析 主要分析社会总需求的增减变动、长期趋势、结构演变、需求水平、相互关联和影响因素等等。 【例2.7】我国2000-2006年社会总需求动态分析,20,2.3.3 国内总需求分析 1 国内总需求形成的因素分析 国内总需求=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2. 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决定国内总需求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决定国内总需求的两个关键变量. 例2.9】我国1990-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居民消费(HC)和固定资产投

13、 资(IFA)及上年固定资产投资作自变量,以国内总需求(FGC)作为因变量,构建的国内总需求的二元线性函数为,21,3.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赤字决定国内总需求分析 GDP是决定国内总需求的关键变量,财政赤字对国内总需求的形成具有追加的作用。因此, 提高国内总需求率和实施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国内总需求。 【例2.10】根据1990-2007年的数据,以支出法GDP和财政赤字(B)作自变量,以国内总需求(FGC)作为因变量,构建的GDP和B决定国内总需求FGC的回归模型为 4. 人均GDP和人均储蓄决定人均国内总需求分析 人均GDP对人均国内总需求具有动态的决定效应, 并且是决定人均国内总需

14、求的关键变量,而人均储蓄对人均国内总需求具有减少的作用。因此,要增加国内总需求, 应提高国民收入和居民的消费率,适度降低居民的储蓄率。,22,【例2.11】1990-2007年的人均GDP,以人均GDP(PCGDP)和居民人均储蓄(PCS)作自变量,以人均国内总需求(PCFGC)作为因变量,构建的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储蓄 决定人均国内总需求的线性函数为 5GDP和货币供应决定国内总需求分析 经济增长是国内总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国内总需求增长的次要因素。在GDP增长既定的条件下,要增加国内总需求, 可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例2.12】根据1990-2007年的数据,先求支

15、出法GDP、货币供应和国内总需求的年增长率,然后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线性增长模型为,23,2.4.1 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的判别 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供求差额或供求差率过大,或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之内的一种不平衡的数量表现。 1间接判别法 (1)社会总供给严重大于社会总需求(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主要特征有: 一是产品处在普遍性的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之中,产品存货过大并且积压,许多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买方市场为主导,卖家竞争激烈; 二是生产资料、消费品、工业品、固定资产投资等价格指数趋于下降或持续走低; 三是就业率下降或失业率上升; 四是出现通货紧缩,钱少货多,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能力跟不上;

16、 五是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利率下降;六是产品出口大大高于产品进口等等。,24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判别与治理,24,(2)社会总需求严重大于社会总供给(供给短缺或需求旺盛)。主要特征有: 一是产品处在普遍性的供小于求的失衡状态之中,产品存货普遍下降,产品销售迅速增长,许多产品都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卖家市场为主导,买方竞争激烈; 二是生产资料、消费品、工业品、固定资产投资等价格指数持续走高; 三是就业率上升或失业率下降; 四是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钱多货少,需求过度,产品供给能力跟不上; 五是货币供给小于需求,利率上升; 六是产品进口大大高于产品出口等等。 (3)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均衡 主要特征有: 一是社会生产良性循环,生产结构协调, 二是生产能力正常发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消费需求依社会生产的发展而正常增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协调 四是财政、信贷、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 五是各类价格水平和利率基本稳定,失业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