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564319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酸化工艺简介》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酸化工艺 二、酸化工艺管柱 三、酸化施工步骤 四、其它 五、结论,目录,一、 酸化工艺,一、酸化工艺,酸化工艺: 利用泵入油层的酸液与油层中的矿物质或胶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从而提高油层渗流能力或者解除油层堵塞物的工艺技术。,酸化的分类: 按工艺可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也称酸压)。 酸洗: 将少量酸液注入井筒内,清除井筒孔眼中酸溶性颗粒和钻屑及 结垢等,并疏通钻孔孔眼; 基质酸化: 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较大范围内油层的渗透性; 酸压: 又称酸化压裂,是在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地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

2、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一、酸化工艺,油层酸化作用: 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酸液解除生产井和注水井井底附近的污染,清除孔隙或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或者改善地层原有孔隙或裂缝,提高地层渗透率,从而实现增产增注的目的。,一、酸化工艺,砂岩地层酸化处理: 砂岩油层渗透率降低往往是地层污染、孔道堵塞造成的。主要有泥浆污染;地层粘土微粒移动;由P、T变化造成结垢以及铁、钙的化学沉淀等。 因此砂岩油气藏的酸化处理是通过酸液溶解砂粒之间的胶结物和部分砂粒,或孔隙中泥质堵塞物,或其它酸溶性堵塞物,以恢复提高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一般采用盐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液(土酸)或其他能够生成

3、氢氟酸的酸液。,砂岩油藏酸化常用酸液体系 1、根据主体酸液特点分为: (1)常规土酸体系 (2)氟硼酸缓速体系 (3)硝酸粉末体系 (4)磷酸缓速酸体系(低伤害酸) (5)自生土酸体系(缓速酸体系) (6)新氢氟酸体系 (7)泥酸体系 2、根据酸液分散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 (1)常规酸液体系 (2)稠化酸体系 (3)乳化酸体系 (4)胶束酸体系 (5)泡沫酸体系,酸液的选择: 1、酸液类型主要由储层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充填物、流体类型及性质、酸化解堵目的等综合因素决定。 2、酸液的浓度是由储层特征及伤害程度决定的。 3、酸化施工所用酸液必须针对施工井层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主体酸液和添加剂。选用时

4、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根据地层的敏感性和矿物的含量及分布来合理选择酸液,使其有效的溶解地层堵塞物,避免酸及添加剂接触岩石矿物的不利反应发生。 (2)酸液同地层矿物、流体配伍,不产生沉淀。 (3)针对不同的伤害选用不同酸液体系,一般伤害半径小,用常规酸;伤害半径较大,用缓速酸进行深部酸化。,二、酸化工艺管柱,1、K344封隔器组合的任一层段酸化管柱 K344封隔器是较常用的扩张式酸化封隔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利用该封隔器可实现任一层酸化。,名称:K344-114封隔器; 总长:750mm; 座封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14mm; 座封压力:1.5-2.0MPa; 内径:5

5、0mm; 耐压能力:50MPa; 耐温能力:150; 解封方式:油管内泄压; 用途:分层酸化。,名称:K344-150封隔器; 总长:800mm; 座封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50mm; 座封压力:1.5-2.0MPa; 内径:50mm; 耐压能力:50MPa; 耐温能力:150; 解封方式:油管内泄压; 用途:分层酸化。,2、Y221/K344封隔器组合的任一层段酸化管柱 优点:可对上下封隔器进行验封及一趟管柱实现验窜酸化施工。 缺点:酸后无法气举排液和洗井。 适用于不排液酸化施工。,3、细分酸化管柱 应用范围: 油层细分酸化改造工艺技术用于厚油层层内分层酸化,尤其适合于层间差异较大多

6、层细分酸化。利用该技术解决了河南油田开发后期,大厚层内动用程度差的中低渗透层段的挖潜改造问题。,(1),(2)Y341多功能封隔器组合的细分酸化管柱 与Y344组合的细分酸化管柱相比,封隔器以上提管柱解封,封隔器坐封稳定性高。,名称:Y341-114多功能封隔器; 总长:1350mm; 座封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14mm; 座封压力:12-15MPa; 内径:50mm; 耐压能力:50MPa; 耐温能力:150; 解封方式:上提管柱; 用途:分层酸化。,名称:KFS-114分酸器; 总长:400mm; 滑套打开方式:投球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14mm; 滑套打开压力:15-18MPa

7、; 内径:32-38mm; 耐压能力:50MPa; 耐温能力:150; 用途:分层酸化。,4、其它常用酸化井下器具,名称:745-节流器; 总长:544mm; 凡尔打开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06mm; 节流压差:1.5-2.5MPa; 内径:54mm; 抗拉负荷:500KN; 耐温能力:150; 用途:分层酸化、找漏、验窜。,4、其它常用酸化井下器具,名称:5 1/2防砂水力锚; 总长:400mm; 锚定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114mm; 锚定压差:3-5MPa; 内径:50mm; 抗拉负荷:500KN; 耐温能力:150; 用途:用于分层酸化、找漏、验窜时锚定管柱。,4、其它常

8、用酸化井下器具,名称:割缝球座; 总长:300mm; 滑套打开方式:油管内正打压; 外径:90mm; 滑套打开压力:12-15MPa; 内径:32-38mm; 抗拉负荷:500KN; 耐温能力:120; 用途:分层酸化。,三、酸化施工步骤,三、酸化施工步骤,酸化施工是一项工序繁多的系统工程,每一工序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酸化施工的效果。 1、施工准备 (1)井场必须具备摆放酸化施工所需车辆和正常施工的条件。 (2)井场要有容积足够的废液池。废液池必须满足残酸返排量和施工过程中产生废液的排放。 (3)酸化作业井下工具的配备情况。确保在作业过程中能及时、准确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下入酸化工艺管柱。,2、

9、酸化施工步骤 (1)起原井管柱 注水井停注后反洗井一个循环。 动管柱前要进行井口放压。 检查原井油管、工具及尾管。 (2)刮削、冲砂 刮削目的:清除套管内壁上的蜡质、垢类及炮眼毛刺,使套管内壁光滑畅通,确保入井工具的顺利下入。 (3)下酸化管柱 (4)酸前洗井、试注 洗井:酸化管柱完成后通过洗井把油管上的铁锈、杂质等脏物冲洗到地面。 试注:酸前试注一方面可以验封,另外可通过试注求取改造目的层真实吸水能力。 (5)酸化施工 酸化施工前要对照施工设计逐一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落实。主要包括:污水池的容量、挤注流程是否达到要求,气举条件是否具备。,三、酸化施工步骤,3、施工过程主要监督以下内容: 酸液

10、的顶替量及顶替压力。 酸液顶替量以充满井筒油管和酸化层段所在位置的油套环空为准。 在替酸过程中为避免封隔器启动坐封,应严格控制替酸压力。 投球时间和封隔器的坐封。 投球时间由球座深度和球的大小决定。在球未落入球座前严禁施工,避免酸液沿套管环空上行腐蚀套管,或进入其他非酸化层位。,三、酸化施工步骤,3、施工过程主要监督以下内容: 关井反应 关井反应是保证酸液同地层堵塞物和地层矿物进行充分反应,最大发挥酸液作用。关井反应时间是依据酸液的不同和地层温度确定的,不得随意缩短和延长: 关井反应时间不足酸液反应不充分。 关井反应时间延长地层中残酸的PH值升高,增加酸化二次沉淀。 残酸返排排酸方式:自喷、气

11、举和注水井反洗井排酸。 排酸注意: 关井反应后应立即进行残酸返排; 排酸出口管线必须是硬管线; 返排残酸量不小于挤入地层酸量1.5倍; 不具备排酸条件井,施工完必须立即反洗井; 不排酸酸化井,关井完成后应及时注水。,三、酸化施工步骤,四、其它,1、酸化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要明确岗位分工,听从统一指挥及协作配合; 操作人员应由防护用具、并备苏打水、硼砂水和清水,以备酸液沾浸皮肤和眼睛时马上处理; 施工中,高压管线及井口不能碰击,附近严禁站人或来往走动; 管柱各部丝扣一定要涂丝扣油上紧,防止丝扣刺漏及油管脱口落井。,2、酸化施工资料录取 酸化施工全过程的资料是检验施工质量、分析施工效果的依据,

12、资料的录取必须齐全、准确。酸化施工应录取的资料包括: 入井管柱资料:油管尺寸、钢级、使用次数、下入数量及单根纪录,入井工具的型号、尺寸、数量,封隔器胶筒位置及管鞋位置等。 配液资料:包括配成的各种工作液总量、使用的各种化学添加剂的数量及现场取样的测试数据等资料。 施工泵入资料:挤酸泵压、排量、总酸量及相应的酸液名称和用量; 关井反应资料:包括施工关井时间、关井反应时间和关井反应井口压力变化等 排液资料:包括开井时间、排液方式、排液量和不同排液点的PH值。,四、其它,五、结论,五、结论,1.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手段之一。 2.酸压通常局限于碳酸盐岩地层,很少用于砂岩地层。但在某些含有碳酸盐充填天然裂缝的砂岩地层中用酸压亦可。 3.分层酸化对于多层状油气藏和大厚层储层的酸化非常重要,尤其对受伤害程度有差异的多层油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