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527410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街区的保护》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街区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涵义及保护意义,“街区”,顾名思义即为街道或道路再加上用以围合空间的建筑物。历史街区是指基于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之上,具有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延续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街区.历史街区是属于城市的记忆,是文化的载体,兼具有文脉和功能上的双重涵义.并且历史街区是不可恢复的,一旦破坏了,就不能挽回,所以保护好历史街区,就是保护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历史。,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1. 原真性的原则。 2.稳定社会结构和优化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3.保护原状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4.长期系统整治的原则。,1.原真性的原则。 对原真性的评价主要从设计、材料、工艺、环境4个

2、方面考察,传统民居还要考虑外观和功能的统一性。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强调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为保证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可根据建筑与环境的价值、质量、特点等因素,分层次采取维修、改建、新建等不同处理方法。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建立在对整体传统风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据此划定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从而使保护中有发展,实现保护进程的有机更新。,2.稳定社会结构和优化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保护历史街区不仅仅要保护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还应保护原有的社会结构等所谓历史文脉,又符合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为此,必须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创造出新的改良模式,使之既维持历史传统风貌,又充

3、分发挥其优良居住模式、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使用功能,从而实现保护和使用的和谐共存。,3.保护原状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街区应尽量维护原有肌理。在历史街区内,不能轻率地大规模拆建,必须整体规划,有机更新,滚动建设。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规划可借用“主景”和“背景”的关系来研究处理,即可把巨大的纪念性建筑视为“主景”,把传统民居等历史环境视为“背景”。过去的保护多着眼于“主景”,现在还应同时注重对“背景”的保护。,4.长期系统整治的原则。 整治是指对构成历史街区的建筑、环境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理、修缮与调整的行为和过程。历史街区的整治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

4、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还要继续去解决,因此,整治是永久持续的。历史街区的整治不是推倒重来,建仿古一条街,更不应是大拆大建的整旧变新,而应是一种以逐步恢复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为目的,渐进式的整旧更新行为。,历史街区保护的方式,1.原状保护类。 2.整体风貌保护类。 3.整体风貌和部分原状保护类。,1.原状保护类。 这一类大体同文物保护单位一样,是指保护区内的建筑大多具有文物价值。这里说的价值,既包括文物价值,还包括历史意义、时代特征、地方色彩等物化形态价值。保护区内不仅不得随意添建和改建建筑物,还要逐步整饬周边环境,后来新建的且不协调的建筑应逐步拆除。,2.整体风貌保护类。

5、 指街区整体具有历史风貌特征,其中相当多的建筑在形制、风格上有保存价值。这类历史街区应以保护建筑的外观风格、整体风貌为主,进行结构调整、装修改造和局部重建;街区的整体整治必须依照“整修”和“造旧”的总体思路,逐步从外到里、从大到小、从点到面形成风格一体的街区景观。,3.整体风貌和部分原状保护类。 指街区在整体上具有历史风貌,其中部分建筑还具有文物价值。这类历史街区,要重点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和街巷布局及风貌。没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应拆除,新建、改建必须在形式、风格、高度、体量、色调上与原街区历史风貌相吻合;对布局不合理、形式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要逐步拆除或改造,“建新如古”,可择址适当建仿古街或仿古城

6、;棚户改造区内的古建筑和特色民居可原物易地重建。,历史街区保护的案例,1.上海新天地 2.上海苏州河畔艺术工厂,上海新天地,1.概况 2.改造类型 3.改造方式 4.成功 5.失败,1.概况 在新天地项目开发之前,是一片拥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现在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南里建成了一座总楼面面积达25,000平方米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为本地和外地的消费者及游人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和具品味的休闲娱乐热点。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

7、所及餐厅。,上海新天地历史街区保护最大的出发点是经济利益,而其他的文化,社会,历史、建筑的意义,则更多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政府面对城市中这片老石库门苦恼,普通市民面对老上海石库门衰败痛心的时候,作为聪明的开发商,香港瑞安集团抓住了时机,充分考虑了政府、民众与开发商自己的各方面的关系,达到了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建筑艺术、历史文脉各个方面的平衡。,2.改造类型 老上海石库门居住建筑时尚休闲商业区,3.改造方式 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引进新的生活内容。,4.新天地的成功 (1)抓准了上海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时尚、小资、怀旧 (2)投资策划方式开发商主导,政府

8、服务 (3)一种新的生活方式,(1)抓准了上海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时尚、小资、怀旧 上海新天地不能离开上海而存在,其成功有着很大的上海因素。上海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是新天地的诞生的基础。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有着大量的年轻白领,他们收入丰厚、生活品位高、追求时尚、受西方文化浸染较深。在新天地所在的地块里,原来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物集中了上海城市旧区的特色。这种适合怀旧的新空间、被精心包装过的新形象基本上符合了新上海人的追求,并且在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偏爱。,(2)投资策划方式开发商主导,政府服务 目前,在上海市区的其它地方,陈旧的街区大部分已近于衰败,空间活力不足。而在历史空间和传统建筑的保护

9、方面,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力是难于进行的,开展大面积的历史街区改造和更新,以及合理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需要新的思路和方式。从新天地的原有区位、建筑形态和空间格局来看,这种由开发商主导进行的街区的有机更新和改造,借用社会力量对传统空间进行适当改建和经营性利用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3)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新天地与那种盲目拆除,仿制古董,不注重历史文脉的设计做法做了鲜明的对比,整个新天地的设计,不管是空间的形态,色彩,机理、材质等的设计都十分精致独到,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5.新天地的失败 单从历史街区的保护上来说,新天地并不是十分成功。在开发中,尽管有政府的引导,然而,历史街区显然并不是首要目标

10、。新天地已经完全摈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而历史街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的表皮。,上海苏州河畔艺术工厂,1.概况 2.改造类型 3.改造方式 4.成功,1.概况 国内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运动以台湾建筑师登琨艳于1998年率先对苏州河畔建立“大样环境设计公司”为开端,随着其他艺术家的进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苏州河为依托的艺术聚集区。而登琨艳也成为上海保护老工业厂房的第一人,使老厂房免除了被拆除,改变了苏州河的今后走向在绵延数公里的旧仓库长廊,一个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化生活区逐步形成,成为上海市中心最休闲的文化带,沿岸的每一栋老建筑,不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苏州河的意义。,2.改

11、造类型 老上海3O年代的老仓库改造成艺术味极浓的艺术家个人工作室,3.改造方式 主要为内部改造,是艺术家的个性体现。,4.艺术工厂的成功 (1)保存了建筑的原真性 (2)提升了旧厂房的艺术价值,(1)保存了建筑的原真性 艺术家们通过其文化自觉性发掘了旧厂房的场所意义,保存了建筑的原真性,而工作与生活相融合的使用模式增加了建筑的活力。,(2)提升旧厂房的艺术价值 苏州河畔的旧仓库非常牢固,翻修的话几乎不用花费力气重整房屋的主要结构。而且巨大空间和5到10米的层高,适合开展各种艺术展和行为艺术。 在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

12、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以艺术家为主题的艺术长廊。,保定历史街区保护现状,1.裕华路沿线 2.西大街 3.东大街,裕华路沿线 主要建筑 古莲花池、大慈阁、钟楼、直隶总督府都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光园、天主教堂为省级保护文物。 基本信息 裕华路沿线多为国家级保护建筑,所以建筑保护良好,但由于裕华路沿线被规划为保定市商业中心,近年来商业建筑迅猛建设。加之部分商业建筑不同程度的超越了历史街区的建筑控制要求,导致此段历史街区支离破碎,文物建筑被现在商业建筑隔离、包围,形象单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破坏。,西大街 主要建筑 稻香村老字号为省级文物保护建筑,贤良祠、第一客栈、杨公祠、协生印书局均为市级文

13、物保护建筑。,基本信息 西大街内被定级的文物建筑相对较少,占所有建筑的5%,面积不大且建造年代相对较晚,其保护状况很差,除稻香村老字号因还在使用保护较好外,其余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街中90%以上的建筑都是非文化建筑,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独具风格的建筑,建造于民国至80年代之间的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时期文化特色的建筑,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东、西大街历史街区。网上资料显示,2009年保定总投资3000万元改造西大街,对建筑立面进行维修,统一店牌。但目前西大街仍到处充斥着风水算命,电动车,五金店等与历史风貌严重背离的个体店铺。,东大街 由于东大街内没有定级文物,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又相对较少,所以长期被文保部门忽视,沿街建筑保护状况非常严峻,因长期毫无维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很多都沦为危房,但由于处于保护街区,又不能随意拆除,破烂不堪。 东大街空间尺度保护较好,由于人流稀少,西段几乎80%的商铺空置,一派萧条景象。而东段由于靠近中华小区居住区,人流相对较多,但为了争夺买主沿街摆摊设点现象严重,噪杂混乱,建筑立面同样受到广告的影响。,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