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480436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7.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z汽车新技术》ppt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新技术,汽车技术发展趋势,长安汽车 范朝辉 15902307275,2019年2月13日,目 录,5,7,大规模专业培训,BZ,6,10,12,9,11,13,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1章 新能源技术,1.1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HEV节油减排原理:发动机运行于高效低排放区、电动机功率辅助、电动机单独驱动、减速或制动时能量回收。,串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混联式混合动力,串联式混合动力,混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1章 新能源技术,1.2 替代燃料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CNG),液化天然气汽车(LNG),液化石油气汽车(LPG),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

2、,氢燃料汽车(CNG),CNG气瓶分四类:全金属瓶、金属内衬、薄金属内衬、非金属材料。,CNG优势:节约燃料费用、安全性高、抗爆性好、环保、延长维修周期。,LNG优势:安全性好、环保性能突出、经济效益明显、能量密度大、优化发动机性能。,引入发动机冷却水加热、蒸发液态LPG,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甲醇、乙醇,E20、E85,随着掺混比增大,输出功率略有提升、NOx和CO排放增加、炭烟和HC降低。,二甲醚汽车(DME),存在问题:热值较低、DME沸点低易气堵、黏度低易泄露、体积弹性模数低易喷射。,当前理论认为其是发展的终极方向。,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1章 新能源技术,1.3 太阳能汽车

3、,将光电池装在汽车上,用它将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作为驱动汽车运动的动力,这种汽车就是新兴起的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法:在阳光下,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采集阳光,并产生人们通用的电流。这种能量被蓄电池储存并为以后旅行提供动力。或者直接提供给发动机也可以边开边蓄电。能量通过发动机控制器带动车轮运动,推动太阳能汽车前进。,太阳能汽车的控制:能量转换器、电动机控制器、驾驶系统。,太阳能汽车一般都采用框架式设计、整体壳式车身。,太阳能除驱动汽车外,更多用作汽车辅助能源(1)用作蓄电池的辅助充电能源;(2)用于驱动风扇和汽车空调等系统。Ex:奔驰E级,奥迪A8、A6L、途锐等部分车型已配备了

4、太阳能天窗。,目 录,3,5,7,大规模专业培训,BZ,4,6,10,12,9,11,13,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1 汽油机直喷技术,由于排放、燃烧稳定性、燃油品质、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问题限制了GDI发动机大规模产业化。,GDI发动机燃烧系统,喷束引导:向分层稀燃直喷燃烧系统发展。,壁面引导:控制分层燃烧,增大功率。,气流引导:缸内产生顺向滚流,实现分层、均质燃烧。,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2 新型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控制技术,推广柴油机是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柴油机在HC和CO排放上也具有汽油机无法比拟的优势。,高压共轨系

5、统三个核心部件为压力限制阀、流量限制阀和喷油器。,高压油泵主要由凸轮轴、柱塞偶件、压力控制阀和出油阀组成。,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3 发动机控制新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涡轮增压技术、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停缸技术,在汽油机上应用VVT技术优点: 改善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 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转矩; 扩大发动机转速范围; 降低部分负荷燃料消耗率; 改善废气排放。,在柴油机上应用VVT技术,可改变有效压缩比,提高各转速下的充气系数。 在增压柴油机上应用VVT技术,可以改善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3 发动机控

6、制新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涡轮增压技术、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停缸技术,涡轮增压器正向两个方向发展:小功率及汽油机、高增压和超高增压。,涡轮增压器使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带动涡轮、气泵旋转。对流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向气缸内注入更多燃料,产生更多动力。,发动机涡轮增压优点: 提高功率20%5%; 油耗降低5% 10%; 适应高原使用; 排气噪声减少。,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工作原理图,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3 发动机控制新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涡轮增压技术、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停缸技术,粗、短、直的进气歧管对于进气流阻力小,气流速度

7、快,因此在高速过程中响应较快;长、细、弯的进气歧管则有利于进气歧管中油与气的混合。 因此较短的进气歧管更适合于高转速,而较长的进气歧管则更适合于低转速。技术分为两种,分段可调与无极可调。,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示意图,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3 发动机控制新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涡轮增压技术、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停缸技术,萨博公司2000年开发了1.6L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达到了与3LV6发动机功率水平。虽降低了油耗,但由于质量的增加,成本高昂,目前还无法批量生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模拟,改变发动机压缩比可通过改变汽缸的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容积来实现。 通常采用

8、改变燃烧室容积、可变活塞压缩高度、可移动的汽缸盖和汽缸体、可变长度连杆、偏心主轴承和可变的曲柄连杆机构等方法来改变气缸压缩容积。,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3 发动机控制新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涡轮增压技术、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停缸技术,发动机部分负荷时,切断部分汽缸的供油而使工作气缸的负荷提高,以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技术称为停缸技术。,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2章 汽车发动机,2.4 新型燃烧系统,HCCI,阿特金森循环,HCCI燃烧模式是在进气及压缩过程中,燃油与空气预先混合成均质混合气,在压缩行程活塞接近上止点的时刻,被压缩的缸内混合气同时自动着火燃烧

9、。,优点: 较高的热效率; 燃料适应性好。,难题: 着火时刻控制; 大负荷下燃烧速率控制; 负荷范围拓宽; 均匀混合气制备; 冷启动及过渡工况; HC和CO排放较高。,阿特金森循环低速转矩小,只能在中度以上混合动力车上应用。,阿特金森发动机的特点是用电子控制装置和进气阀定时装置,通过推迟进气门关闭,在压缩冲程从进气门排出部分燃气,减少进气量,使燃烧在气缸中的油/气混合物的体积膨胀得更大,借此让动力装置能更高效地利用燃油。,目 录,5,7,大规模专业培训,BZ,4,6,10,12,9,11,13,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1 概述,2WD:2个轮为驱动轮 4WD:4个轮均为

10、驱动轮,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2 驱动系总布置,四轮驱动总布置,前纵置发动机后轮驱动为原型,前纵置发动机前轮驱动为原型,前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为原型,中置发动机为原型,后置发动机为原型,吉普车大体都采用这种方案,audi quattro基于大众b2平台,采用前纵置引擎四轮驱动布局,四轮驱动比较容易,在四驱乘用车中占比很高。,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3 四轮驱动的固有问题,固有问题,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4 四轮驱动各装置作用,1.短时四轮驱动防止轮胎打滑 正常行驶用二轮驱动,特别需要时刻采用四轮驱动,2.用单向超越离合器

11、避免急转弯制动 汽车转弯前轮比后轮快时,单向超越离合器空转,前轮与发动机间的传动被切断成为后轮驱动,解决急转弯制动。,3.用湿式多片离合器控制驱动转矩 用油压控制湿式多片离合器传递的转矩,进而控制前后轮驱动转矩大小,实现合理驱动力分配。,4.用差动限制装置补偿差速器缺点 在差速器不该起作用的时候限制其差动。,5.用等速联轴节降低驱动系振动和噪声 汽车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根源是联轴节,用2个叉式联轴节串联起来可解决等速问题。,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5 黏性联轴器,黏性联轴节是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以液体的黏性或油膜剪切来传递动力。,黏性联轴器传递动力原理:,液体黏性传动基

12、于牛顿内摩擦定律,即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充满黏性液体,当两块平行板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板间液体受到剪切,剪切力的大小与液体油膜的动力黏度和剪切速度成正比,与油膜厚度成反比。 黏性联轴器依靠液体黏性来传递动力和转矩,一般用高黏度的硅油作为介质,片间间隙大约0.10.2mm,主、被动叶片可沿轴向自由滑动以自调间隙。当充满硅油的联轴器主、从动叶片有相对转速差时,就会产生油膜剪切力,转速差越大,油膜的剪切力越大,传递转矩越大。反之当转速差是零时,剪切力为零不传递转矩。,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3章 四轮驱动技术,3.6 轴间差速,轴间差速,常时四驱有固定转矩分配和变动转矩分配两种方式,变动转矩分配又可分为被

13、动分配(利用前后轮转速差分配)和主动分配(用电脑控制液压油压力分配)两类。,目 录,5,7,大规模专业培训,BZ,6,10,12,9,11,13,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1 综述,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革命:动力革命、传动革命与控制革命,先进国家目前正处于控制革命阶段,即自动控制阶段。,自动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2 液力变矩器(TC),液力变矩器是AT最重要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兼有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一台性能

14、良好的发动机和一台性能出色的变矩器,如匹配不当,并不能获得卓越的汽车性能。,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3 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AT最大缺陷是效率低。闭锁是指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和涡轮之间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离合器,一定工况时把泵轮和涡轮锁为一体,变成刚性机械传动,提高效率。,控制规律: 单参数控制 涡轮转速控制 车速控制 档位控制 双参数控制 按速比控制 涡轮转速与加速踏板开度控制 车速与加速踏板开度控制,闭锁妨碍吸收振动和冲击,快速制动易熄火。故在变矩器工况与全闭锁工况间增加过渡的滑差控制。,有汽车公司用黏性联轴节作为减振器实现滑差控制。,液力变矩器实现功率分流,液力变

15、矩器实现CVT闭锁,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4 AT典型结构及发展趋势,完整的AT均由液力变矩器、辅助变速器与自动换挡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缺点: AT对速度变化反应较慢,换挡顿挫感明显,相对耗油等。虽然档位增加(齿轮增加)可以减轻AT的天生缺陷,不过,档位的增多也意味着体积和重量的增大,因此AT在未来档位增加上还是有一定局限性。,优点: 免除了手动变速器繁杂的换档和脚踩离合器踏板的频繁操作,使开车变得简单、省力,而且经过多年发展,AT的生产成本已经相当低。当前AT的挡位越来越多,从以前的4AT发展到现在的8AT,随之改变的是换挡速度和舒适性的提升以及油耗的改善。,大规

16、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5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AMT中文意思是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MT可以看成是自动的手动变速箱,AMT变速箱是在通常的手动变速箱和离合器上配备一套电子控制的液压操纵系统,以达到自动切换挡位目的。,缺点: 在行车过程中,AMT因挡位变动引起的顿挫感较强,舒适性较差,换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动力中断。,优点: AMT在性价比、节能环保等方面堪与AT、CVT产品媲美,而且解决了手动挡车的驾驶乐趣和自动挡车的安全省事的矛盾,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由于实质上还是手动变速箱,AMT在省油方面也继续了手动挡的优势。,大规模专业培训,BZ,第4章 自动变速器,4.6 无级变速器(CVT),CVT就是连续可变传动,没有明确具体的挡位,操作上类似自动变速箱,但是速比的变化却不同于自动变速箱的跳挡过程,而是连续的。CVT主要分液压式、电动式和机械式三类。,大规模专业培训,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