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8471272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4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4.1 材料的塑性变形 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 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 4.4 金属强化理论简介,黄铜弹壳成形过程flash,第四章 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优良的塑性 - 金属最重要的特性 塑性变形的作用: (1)成形(外观尺寸); (2)内部组织、结构改变; (3)性能改变。,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金属塑性加工方法,为消除塑性变形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在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后加热。,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2、沿一定 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滑移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晶体的挪动flash,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时晶体的转动,滑移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密排面)和其上密度最大的晶向(密排方向)进行。 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阻力最小原则),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2)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3、,k实际 k理论 ? ?,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例:Cu k理论 = 1500 MPa k实际 = 1 MPa,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并非原子的刚性滑动!,位错滑移flash,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3) 滑移是通过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 微观上的位错运动与宏观上的塑性变形是一对因果关系; 变形会产生位错,并且温度起作用。,4.1 材料的塑性变形,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与单晶体基本一样,以滑移为主。 但要考虑 : (1)晶粒本身大小; (2)晶粒相互位向不同(有角度); (3)晶粒之间受晶界影响及共同的影响。,4.1 材料

4、的塑性变形,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1. 晶界在变形中的作用-竹节现象-“阻碍”-晶界强化,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 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 (1)强度高:按Hall - Petch公式,晶粒小,s大; 晶界越多,越难滑移。 (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 (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因此,细晶强化是最佳强化方法,是一切强化的基础。,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2. 晶粒大小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 细晶强化,Hall - Petch公式:,例:日本采用高温多轴加工法,在500

5、750压轧钢材, 使其强度比现有钢材高一倍,其晶粒数为100亿个/mm3, 在74kgf/mm2作用下也不会变形。 因此,号称“超级钢”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总结: (1)与单晶体塑变的异同: 同:都主要依靠滑移; 异:存在不同时性,需相互协调。 (2)塑变过程:软取向的晶粒先滑移晶界处位错塞积产生应力集中 相邻晶粒滑移;滑移系数目多越有利塑变。 (3)晶粒细化:强度,且塑韧性。,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4.1 材料的塑性变形,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一、冷塑性变形对

6、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 显微组织的变化,-纤维组织,(一)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3. 变形织构 - 择优取向,产生各向异性,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 亚结构的细化 - 位错增殖,4. 残余应力 - 可导致材料变形、开裂和产生应力腐蚀,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内应力),由整个物体变形不均匀引起。,第二类内应力(微观内应力),由晶粒变形不均匀引起。,第三类内应力(点阵畸变),由位错、空位等引起。,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预应力处理,如提高疲劳极限。 弊:引起变形、开裂,如黄铜弹壳腐蚀开裂

7、。 消除: 去应力退火。,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加工硬化(形变强化)在冷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原因一是位错越来越多,位错间距越来越小,晶格畸变增大;二是位错交互作用加剧,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导致变形抗力增大。 通过再结晶退火可消除加工硬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工硬化的实际意义: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手段,如喷丸强化。 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能拉伸或冷冲加工成形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均匀变形。 可提高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4.2

8、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喷丸强化 (1)敲击小压痕/凹陷金属表层拉伸表层下压缩的晶粒试图将表层恢复到原来形状,从而产生一个高度压缩力作用下的半球,无数凹陷重叠形成均匀的残余压应力层。 (2)用小钢丸、不锈钢丸、搪瓷珠或玻璃珠,最常用铸钢丸。 (3)能抗金属疲劳。,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风电机组表面处理方案: (1)风机叶片 喷丸强化 (2)风电齿轮箱 低Ra超精研磨 (3)风机轮毂 抛丸处理 (4)风机塔架 抛丸/喷砂除锈等涂防腐涂层,4.2 金属的冷塑性变

9、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 对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磁导率、电导率、电阻温度 系数等下降; 磁矫顽力增加; 提高化学活性,耐蚀性下降。,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畸变增加;,冷塑性变形,加热,晶粒长大,稳定,温度升高,回复,再结晶,回复与再结晶flash,金属,内能升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一)回复,点缺陷减少,位错重新排列,晶格畸变减弱。,显微组织尚无变化,电阻率和残余内应力显著下降,耐蚀性得到改善。,加工硬化状态基本保留。,- 相当于去

10、应力退火,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如何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金属拉伸时,除Pb、Sn,都会产生加工硬化,需要去应力退火,尽量低温退火。退火后工件表面有氧化皮、污物,必须酸洗。酸洗前用苏打水去油,酸洗后冷水冲洗,再用热水洗涤,以免酸液残留。 对于普通硬化金属,如08、10、15、黄Cu、退火Al等,一般可免于中间退火。 对于高硬化金属,如不锈钢、耐热钢,一般在两次拉伸后需中间退火。,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各种材料不需中间退火就能完成

11、的拉伸工序次数为: (1)低碳钢 : 34次 (2)Al : 45次 (3)黄Cu: 24次 (4)Mg合金、Ti合金:1次,最低再结晶温度: TR (0.4 0.5) Tm,(二) 再结晶 再结晶后,加工硬化消失,内应力基本消除(“恢复”)。 此时新晶粒位向不同于塑性变形前,但晶格类型相同。,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问:碳素弹簧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何空缺?,铜棒 24 mm,如何消除拉拔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电缆线 0.15 mm,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二、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

12、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再结晶退火,(1)消除加工硬化,将金属件加热保温缓冷至室温,保温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 TR ) 100200K ; (2)对于没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如铜、铝) ,冷变形+再结晶退火是细化晶粒的重要手段。,3%变形后经550 退火,6%变形后经550 退火,9%变形后经550 退火,12%变形后经550退火,15%变形后经550退火,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纯铝片试样),4.2 金属的冷塑性变形,一、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金属热加工的概念,冷加工 T加工 TR,4.3 金属的热塑

13、性变形,碳钢:始锻温度保证无过烧; 终锻温度高于T再,保证再结晶完全。,一、金属热加工的概念,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热加工温度 T加工0.6Tm,(1)改善铸锭组织。气泡焊合、破碎碳化物、细化晶粒、降低偏析。 提高强度、塑性、韧性。 (2)形成纤维组织(加工流线)。 组织:枝晶、偏析、夹杂物沿变形方向呈纤维状分布。 性能:各向异性。沿流线方向塑性和韧性提高明显。 (3)形成带状组织 影响:各向异性。类似于流线组织。 消除:避免在两相区变形、减少夹杂元素含量、采用高温扩散退火或正火。 (4)影响晶粒大小,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曲

14、轴的流线,a. 锻造曲轴,b. 切削加工曲轴,吊钩的流线,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钢在热轧时奥氏体的变形和再结晶,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钢在热轧时奥氏体的变形和再结晶,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加工的优点 (1)可持续大变形量加工; (2)动力消耗小; (3)提高材料质量和性能。,热加工金属晶粒组织控制 温度:T再T热加工T固100200 变形量:适中 锻后冷却:锻后快冷,降低低终锻温度,4.3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二、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4 金属强化理论简介,位错密度 ,加工硬化态,理论值,金属晶须,退火态,金属的强度与其中位错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一、位错强化理论,强度 s,右侧曲线: 变形困难(位错太挤) 左侧曲线: 变形困难(位错越来越少),二、金属强化机制,1. 固溶强化 2. 细晶强化 3. 沉淀强化 4. 位错强化,位错绕过机制flash,4.4 金属强化理论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