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356851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三峡 杜甫三首.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学习重难点】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 【学习流程】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

2、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杜甫“三吏”指:_“三别”指:_2、朗诵三首诗,感知诗歌思想感情。望岳: 春望: 石壕吏: 3、学习课文(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4、赏析望岳与春望。(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2)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来源:学优WWW.ZK5U.COM4、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2)石壕村

3、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5、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提示: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描述。6、拓展阅读。新安吏(节选)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

4、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ng。(1)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2)“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背诵默写三首诗歌。三峡【学习目标】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流程】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 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 写的水经注。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来源:学优略( )无阙处( ) 重岩叠嶂( )自

5、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 夏水襄陵( ) 沿( )溯( )阻绝( ) 或王命急宣( ) 虽( )乘( )奔( )御风不以疾( )素( )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山峰) 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林寒( )涧肃( )属引凄异( )3.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夏水襄陵 暮至江陵 C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D 回清倒影 盖竹柏影也 5. 翻译下面句子,练习翻译课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 。至

6、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 。6.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答: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答: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 ,是俯视所见;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 ,是仰视所见。7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答: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 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 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 美。请用自己的

7、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答:夏季: 。春冬: 。秋季: 。8.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答: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湍急。9.春冬季节分别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致?答:写了冬、春季的 , 冬: ,春: 。所写景物的特点是: 。10.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答:抓住了 。写“ ” 突出了秋天三峡的 的气氛。11.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又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

8、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12.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答: 的瀑布, 的渔歌 的山峰, 的猿啼。13.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答: 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1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 答案1、“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

9、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1)“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

10、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2)A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

11、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B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诗风转变:激昂豪迈沉痛忧伤(转变原因: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4、(1)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拓展: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