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356746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红旗营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5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典型例题: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

2、“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_(2)是日,更定矣_(3)惟长堤一痕_(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5)是金陵人,客此_(6)及下船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2.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上下一白_长堤一痕_更:是日更

3、定_更有痴似相公者_是:是日更定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号_,_(朝代),_(籍贯)人。有著作_和_等。5.分析“绝”

4、字的妙处:_。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二)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

5、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三)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