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论文-近 20 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内容提要】本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 5 个部分,对近 20 年来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简述 【关键词】 日本/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学 学者们认为,日本民族学的发展,从 1883 年起经过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和战后调整时期,1964 年以后进入了大规模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国际上签署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才开辟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新阶段进入 80 年代以来,中日交往广泛展开特别是近 20 年来,日本学者陆续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进行田野调查,写出了许多描写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论著、纪行、论文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研究人员也在日本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相关书籍或论文为了便于我国研究人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日学者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民族研究的开展,本文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为依据,简述近 20 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
全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五个部分,其中,著者多数为日本人,也有部分中国人;文种以日文为主,也有部分中文;文献类型主要以出版物为主,也提到了一部分论文一、总论1980 年以前,在日本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的专著寥寥无几主要的有松村一弥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现状》(每日新闻社 1973)一书,作者在当时信息非常封闭的情况下,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精心编排,对中国 54 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如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全面概述的书,当时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本,它被学者们喻为“民族志概论”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日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在日本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和一般书籍其中有竹村卓二主编的《汉族和邻近各族——民族同一性的各种状况》(论文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第 14 号 专集 1991 以下简称“民博报告别册”),发表了长期从事中国民族研究的学者们的论文 12 篇,内容涉及台湾、香港村社以及高山、壮、白、瑶等民族历史和现状研究此书是 1987 年至 1989 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民博”)由竹村卓二主持的共同研究《汉族的地域性和同一性:以华南为中心的整理和分析》的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报告,是当时日本民族学界对中国民族研究的集中反映,它对中国南方民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加加美光行著的《人们不知道的祷告:中国民族问题》(新评论 1992),此书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对西藏、新疆地区进行了某些议论此外,还有《述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梅棹忠夫对谈集》(筑摩书房 1987);可儿弘明、国分良成、铃木正东和关根正美编著的《从民族看中国》(朝日新闻社 1998)等近两年,日本还出了毛里和子著的《从周边看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8)和松本ますみ著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 1945 年的“民族论”为中心》(多贺出版 1999)等书,虽然书中观点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也可从中了解日本某些学者的论点语言 岩佐昌暲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与语言》(光生馆 1983)一书,是在参考使用了我国大批民族语言论著资料基础上出版的、较详尽地介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此书的特点是“着重从汉语与少数民族诸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出发,介绍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汉语对少数民族诸语言的影响”还有中岛干起编的《有关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 第 6 号:调查报告 中国周边部的语言接触与社会文化变化——汉族文化与非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3),朝克选录、津曲敏郎补正的《中国通古斯诸语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7),冈本雅享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语言政策》(社会评论社 1999)等书。
文学 1983 年 4 月,西胁隆夫创办了日文期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岛根大学史文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行委员会发行),并亲自担任主编这是日本国第一家专门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刊物该刊第一集为《小说特集》;第二集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号》(1985),这一集是我国胡振华教授帮助组稿,并为其撰写、翻译了不少文章及作品;第三集为《特集 东北·内蒙古》(1991)回族文学就是最先由这份期刊介绍到日本的还有君岛久子编的《亚洲民话》(讲谈社 1982)、君岛久子著的《中国的神话》(筑摩书房 1983)和《咬月亮的狗:中国的传说》(筑摩书房 1987),牧田英二著的《中国边境文学: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同学社 1989)等书艺术 后藤淑、广田律子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假面具》(木耳社 1991)一书,进行了日中假面具比较,内容以介绍和报告为中心,此书可以说是宣告了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假面具研究的开始此外,日本京都美乃美陆续出版了我国民族出版社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与乐器》(1981)、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和我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全 7 卷)》(1981)、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1982)等书。
游记 周达生撰写的《中国民族志:从云南到戈壁》(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0)一书,是作者根据 1979 年“文革”结束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的丰富的见闻写成的由于作者利用相机在书中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的实际生活状况,因而被日本民族学界喻为“活的民族志”此书与上述松村一弥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当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领域的入门书在日本受到很高的评价,而松村一弥和周达生也被喻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先行者市川捷护和市桥雄二著的《走访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白水社 1998),依据作者的见闻,以普通游记形式对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在日本有关文献中,能谈到中国全部少数民族的还不多见还有铃木正崇著的《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三和书房 1985)和周建平著的《中国边境上的女人们:周建平写真集》(风书房 1991)等书期刊 日本的一些期刊还出了中国民族研究专集,如末成道男等编的《文化人类学 8:特集 中国研究的视角》(1990),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的《中国 21 第 3 卷 特集:中国的民族问题》(1998),《亚洲游学 第 9 号 特集:少数民族之谜的历史》(1999),《月刊しにか第 11 卷 第 2 期 特集:中国少数民族百科》(2000)等等。
二、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一)西南地区近 20 年来,日本学者提出了三个云南起源说——栽培稻起源云南说、阔叶林带起源云南说和日本人起源云南说等,这使以云南省为主的中国西南地区成为日本研究的热点地区佐佐木高明编著的《在云南照叶树林下: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报告》(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4)一书,是 1982 年由民博成员为主组成的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学术调查团的调查报告此书作为中国与日本民博学术交流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贯穿着以照叶树林为方法论而进行的对比较民族学问题的关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和日本民博编辑出版的《中国西南诸民族文化的研究:日中共同研究报告集》(1990),是民博于 1986 年 9 月 18 日至 20 日召开的日中联合研讨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集会”的正式报告书,收有中日学者 18 篇论文白鸟芳郎著的《华南文化史研究》(六兴出版 1985),是集作者近 30 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主要研究中国西南、云南等,他的学说早已为我国历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熟悉白鸟芳郎教授古稀纪念论丛刊行会编的《亚洲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白鸟芳郎教授古稀记念论丛》(六兴出版 1990),收有有关华南少数民族的论考,卷末附有“著作目录”。
谷口房男和小林隆夫编有《明代西南民族资料——明实录抄——第一册》(东洋大学亚洲·非洲文化研究所 1983)和《第二册》(同前 1994)君岛久子编的《东亚创世神话》(弘文堂 1989),是由编者组织的民博的共同研究“创世神话与民族集团的形成”(1982-1986)之研究成果编者的目的,在于探讨东亚各地诸民族所传创世神话与保留它的民族集团之间关系书中对神话研究中与资料上历来为空白点的中国西南部诸民族的创世神话进行了众多考察伊藤清司著的《中国民话之旅:云贵高原的稻作传承》(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收集了有关农耕文化的各民族民间传说古岛琴子著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サイマル出版会 1987)一书,是依据作者访问中国时的资料和见闻写成的游记,记述对象有傣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千田博之等编有《青海高原:从西宁到成都》(ナカニシャ出版 1990)还有荻原秀三郎著的《图解 日本人的故乡: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探访记》(小学馆 1990)等书专论云南的书也不少佐佐木高明著有《照叶树林文化的传授道路:从不丹、云南到日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2)牧野巽著的《牧野巽著作集 第 4 卷:云南民族史研究》(御茶之水书房 1985),收有 3 篇论文。
鸟越宪三郎编著《始于云南之路:探寻日本人的根》(1983)NHK 取材班著《云南·少数民族之天地》(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5)饭仓照平编《云南的民族文化》(研文出版 1983)藤岛薰的《云南·岭南的少数民族:藤岛薰写真集》(北海道教育社 1993),是普通影集西岛雅博著《云南边陲:中国少数民族纪行》(西田书店 1992)吉野正敏著的《云南田野调查》(古今书院 1993),记述的是作者在 1986~1989 年三年间在云南进行实地调查时的所见所闻,重点记述这个地域的民俗、文化、农村、社会等事项川野和子著的《中国迷人的云南:1 万 2 千公里风景》(新评论 1997)一书,是普通游记,利用大量相片,介绍了云南各族风土人情还有镰泽久野的《云南:中国西南的人们》(平河出版 1993)、福田一郎和山本英治的《米食的民族志:尼泊尔、云南和日本》(中央公论社 1993)渡边武等编的《云南的生活与技术》(庆友社 1994)一书,是中日两国专家共同进行的实地调查报告,谈云南少数民族渡部武著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产工具图录》(庆友社 1996)二)中南地区这一时期,日本有关中国华南民族研究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编的《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 第 1 集 第 10 集 合订复制本》(风响社 1995)一书,收有该会 1965-1980 年间出版的十集会刊内容主要以中国南部、东南部地域非汉民族研究为主其中,第一集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志集”(1965),第八集为“纳西族专集”(1978),第九·十合集为专集《华南、东南亚大陆山地民及平地民历史民族学的研究》(1980)当时,在没有具备相应的研究环境、有关华南诸民族研究还处于摇篮时期,该学会起了先驱者的作用,该会刊成了研究的起点,成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文献之一冈田宏二著的《中国华南民族社会史研究》(汲古书院 1993)一书,征引大量资料,对中国南方历史上的古代民族及其经济形态、瑶族族源、宋代广西地区与从五代楚国到宋代的湖南地区的有关民族问题作出综合研究,提出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反映了当时日本学者对华南民族史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这本专著是他 20 年来从事研究成果之汇总竹村卓二编的《礼仪·民族·境界:华南诸民族“汉化”的诸相》(风响社 1994)一书,是民博共同研究“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的诸种表现:以礼仪为中心进行的整理与分析”之成果。
还有浅川滋男的《住居的民族建筑学——江南汉族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