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体会米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27757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学习体会米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学习体会米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米芾的书法艺术人生-胡桂芳 201101060075内容摘要:这篇文章要讲的是米芾的书法艺术结晶和他的独特人生。“宋四家”之一的他癫狂不羁又不失沉着严谨,还有几分孩子气。他的一生著树颇多,那些艺术珍品,无疑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之珠,更是书法长廊中熠熠生辉的鸿篇巨制。而他对石器的热爱,他打造的艺术园林,他的为人人处事,以及他对芜湖的恩惠与情缘,都离不开书法,也都会成为人们永久的怀念。关键词:米芾 书法 芜湖 起初我对米芾很陌生,是由于自己的寡闻吧。是苕溪诗帖引起了我对他的注意,到后来是喜爱。我很乐意论述这样一位不为我很熟知却深深崇敬的人物。米 芾 ( 1051 1107) , 字 元 章 ,

2、号 襄 阳 漫 士 、 海 岳 外 史 、鹿 门 居 士 ( 我 超 喜 欢 他 的 号 , 念 着 都 觉 得 清 爽 ,让 人 愉 快 ) 。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人 称 “米 南 宫 ”、 “米 颠 ”。米芾天 资 高 ,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赏,喜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被后世称为“米家云山”。 其 与苏 轼 、 黄 庭 坚 、 蔡 襄 并 称 “宋 四 家 ”。米 芾 的 传 世 名 迹 颇 多 , 如 苕 溪 诗 帖 、 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多景楼诗、研山铭、 蜀 素 帖 、 吴 江 舟 中 诗 卷 及 珊 瑚 帖 等 。 苕 溪 诗 是 米 芾 行

3、书 的 重 要 代 表 作 品 。 此 帖 是 以 米 芾 游 苕溪 时 的 诗 作 书 写 。 其 书 写 风 格 最 近 兰 亭 叙 , 富 于 变 化 , 挥 洒自 如 , 法 度 整 洁 自 然 而 又 时 出 新 意 , 潇 丽 、 飘 逸 的 意 趣 流 露 于笔 端 , 形 成 了 米 芾 独 特 的 风 格 。 在 我 看 来 ( 我 不 懂 欣 赏 运 笔 , 不懂 章 法 , 只 会 从 字 形 结 构 中 看 看 ) , 其 中 的 “夏 ”“秋 ”最 吸引 我 的 眼 球 , 似 乎 真 的 “刷 ”出 了 夏 天 和 秋 天 的 气 息 , “秋 ”字 像 是 两 个

4、 人 相 互 提 携 着 向 前 跑 , 是 去 看 秋 山 红 叶 还 是 急 于 欣 赏冬 夜 之 雪 , 像 是 作 者 本 人 喜 欢 自 由 喜 欢 游 走 , 不 觉 , 我 似 乎在 鉴 赏 一 幅 画 , 不 过 总 言 之 , 他 的 作 品 让 人 遐 想 连 篇 。另 外 是 我 没 有 见 过 的 却 说 是 很 有 名 气 的 蜀 素 帖 , 是 传世 米 帖 中 , 唯 一 书 写 在 丝 织 物 上 的 行 书 作 品 。 此 帖 是 米 芾 经 意 之作 , 笔 法 清 健 , 结 构 潇 洒 俊 丽 , 有 晋 王 献 之 的 笔 意 。 米芾终生热爱着书法,

5、对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也最大。米芾学书法十分勤奋,每天临池不辍,十分认真。他自己说一生写过麻笺十万,“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往往一首诗,写了三四次,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晋唐等历代各大家,米芾尽数摹写,由浅入深,择善而从,广收博采,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学习过程,最后达到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境地。海岳名言记载说,一次米芾在皇帝召对时,以一字概括本朝的书法家。他说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正体现出他用笔迅疾而劲健,挥洒自然,一无做作。米芾最终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米芾的行书运笔纵横进锋,点画跳跃猛厉,

6、提笔细如丝发而刚劲有力,按处中锋直下而沉着痛快。落笔时往往沉重,行笔时稍轻,转折处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形成高屋建瓴之势。行笔活泼,奔腾不羁。结体矫侧遒炼,出乎自然,顾盼照应,神采淋漓,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因此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在书临他的作品时,很多人总感到心有余力不足,太多的变化让人顾此失彼。米芾还是一位公认的书画理论家、鉴赏家,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后人还编辑出版有海岳名言海岳题跋。在这些著作里,米芾对前人书法多有讥贬,有过度苛求不实的毛病。但米芾论述运笔、布局之法,出自心得,有真知灼见,自成一家之言,颇为后世历代书家重视。之所以说米芾有着几分孩子气,是源

7、于几个小故事。米芾有点儿癫狂外,还有恋物癖加洁癖。不过这个神经兮兮的家伙是一全才,文辞字画金石器玩无所不好、无所不通,堪称奇人。米芾有严重洁癖,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曾经当过太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标准工作服他当然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工作服上的花纹都被洗掉了。就为了这个,米芾受到降职处分。 米芾身边总放着水,动不动就要洗手,而且他洗手跟别人大不一样。过去没有自来水,洗手只能用盆接水。米芾嫌用盆不卫生,自己发明了“自来水”他让人用一个银壶往外倒水,自己顺着水流洗手。洗完之后,也不用毛巾擦,双手互相拍打,一直到手干了。 最没谱的是米芾挑女婿也有“洁癖”。上门求婚的人里

8、面,有一个南京人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就高兴了:已经拂过了,还要再去一下尘,绝对是讲卫生的先进个人,就把女儿嫁给这个人了。宋徽宗请米芾写字,让他用自己的专用文具,米芾一边写一边就看上了宋徽宗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抱着那个砚台说,这个砚台被我用过了,哪还配让领导用啊,您换 一个吧。皇帝一听大笑,这明摆着是敲竹杠,还挺会说话,就把砚台送了。米芾乐得手舞足蹈,抱着砚台往外就跑,砚台里剩下的墨汁都洒到衣服上了,米芾一点 都不在乎。皇帝回头对旁边的蔡京说,这家伙真是名不虚传啊。蔡攸有一幅东晋王衍的字帖,他竟然糊涂到跟米芾一起在船上看这个字帖。米芾看了之后,就把字帖揣在怀里要往河里跳。蔡攸吓得够呛,无奈道

9、:“你这是干吗?”米芾又哭又喊:“我平生收藏那么多,就是没有这幅字帖,我宁可死了算了。”蔡攸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把字帖送给米芾。 米芾擅长伪造别人字画,水平几可乱真,然后用伪造的把真的偷换过来。 有人卖唐朝画家戴嵩的牛图,米芾不肯买,把画借来说要看几天,然后临摹了一张假的还给别人。过了几天,人家拿着假画回来要求他还真的,米芾并不觉得不好意 思,还挺奇怪地问:“我造假水平还不到家?”人家告诉他:“原画牛眼睛里看得见牧童的影子,您造的这个没有。” 米芾的死也很另类。死前一个月,米芾就安排后事,跟亲友告别,把他喜欢的字画器玩全部烧了,跟知道自己要死一样。米芾还准备好了一口棺材,起居吃饭全在棺材里。死

10、前七 天,米芾洗澡换衣服、吃素焚香。别人看他作惯了,由着他的性子闹。死的那天,米芾把亲戚朋友全请来,举着拂尘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完,扔掉拂尘,合掌而死。说他孩子并无贬义,反而是一种喜爱。不论古今,能做到表露真性情的人少,因为很难,因为人们总会顾忌很多。米芾用婉转的言语获得砚台,以佯装跳河的滑稽得来字帖,以及用近乎卑劣的方式偷换字画,这些事听着让人笑气不是。但可以见得的是,正是因为对书法的热爱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才会有像小孩赖在地上要糖吃一样可爱的举动,至于获得的方式不应论对错的,对艺术的追求有什么错么?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癫狂,这种孩子气,对于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

11、继续来说说米芾的为人。米芾一生官阶不高,为人清高,不善官场逢迎,习惯于无拘无束,挥洒自我性情的生活,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可以看得出,米芾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其中“功名皆一戏”更是让人钦佩。不要功名,不要夸赞,不要过多的钱财,只倾心于志趣。我喜欢这样身心皆自由的人,如果他活在现代,我很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在芜湖文化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芜湖老十二中学内,存有一块芜湖县学记碑刻,石碑为宋代原石,碑文为宋代尚书黄裳所撰,而书写人正是米芾。芜湖县学记碑是唯一较完好

12、地保存至今的米书石刻,它也是米书诸碑中形制最大的,可谓米芾之“丰碑巨制”。其书字法道劲而韶秀,也含老年的清古从容,代表了米芾晚年的书风。这块碑石,如今还保存在老十二中学内,是这位大书法家与芜湖渊源相济的有力见证。米芾做过无为知军,非常勤勉。春耕之前,米芾就率领本军官员举行亲耕仪式,去官犁田,一是示为农先,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夏之交,他去郡圃察看播种。农历四月后,即“麦熟梅子黄”时,米芾又催促农民一边收割麦子,一边放水犁田,准备插秧。秋收时节,米芾会登楼观察庄稼长势和收成。米芾知军无为的两年多,重农、重渔、重教育,辖区内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百姓都说是托米知军的福,沾了米大人的光。米芾听了难免得意,高兴地填了一首丑奴儿:“踯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佗,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时过境迁,米芾已成为人文芜湖不可分割的一个篇章!米芾在无为的官很小,但却能在其位谋其政,实属难得,他没有竭力讨好上司寻求升迁的机会,只是与民同劳,与民同乐,努力做好自己,做他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创作勤恳严谨,志趣豪迈不羁。他的心境和为人是与他手上生出的字分不开的,所谓“字如其人”,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