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27728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正式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并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B、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

2、活泼的情节。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指导。(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第一课时要点:熟读文章,以检查预习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发生背景。一、教学导入: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次朗读加齐读。第二课时目标|:翻译前二段并进行文章梳理。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些内容?(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2)“退” 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3、;(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4)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计导入。引出疑问“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齐读第一段:重点词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的解释,我们看贰,是繁体字,楚国,从而于楚国而从属晋,这样从城濮之战说起。九月甲午三、 纪日法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

4、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形成“六十甲子”。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调戏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

5、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军:驻军总结:第一段,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总结“ 第一自然段 秦晋围郑 ”3.翻译第二段:第一段我们说带秦国和晋国攻打郑国,郑国这时候被逼无路,但是郑国只是一个弱国,他将如何应付两大国的联手。我们一起读第二段,看看究竟。重点词语:佚之师狐是何人?他是晋文公的智囊,相当我们现代的后援团。若:如果,师:军队,之:古代用之。值得是上文出现的人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能为也: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是寡人之过也。明确:郑国的君臣是一心抗敌的。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其言,但遭到了烛之武的推辞。烛之推辞,大有学问也。其

6、一是“平时不烧香,临死抱佛脚”,用得着才来求,人情之冷暖,烛之武不太快活;其二“ 无事不登三宝殿”,烛之武知道郑伯之用意,亦明白 “挽狂澜于既倒 ”是何等不易,自己就一点不怕么?就一定有成算的把握么?所以先推辞一下,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夸海口,最终落人笑柄。退一步讲,即使有把握,也要卖个关子的,否则人家认为这是轻而易取的事情,不会对你心存感激的。郑伯也很机警,向烛老夫子赔罪,更以强烈的国家意识感化之,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但这种答应跟荆轲答应燕太子丹去刺杀秦王是一样的悲壮的,你想想啊,一个大约七十岁的“ 老” 头子,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节骨眼儿上去游说,生死

7、完全是置之度外的。再则,烛之武有天大的不满他也改变不了自己是郑国人的事实,他是爱国的,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这种的爱国感情如同闻一多在发现中所表达出来的复杂的爱国之情一样,是非常感人的,“我虽然恨你,但我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 ,这是一种高尚的,历经烈火金刚打磨而格外鲜亮的爱国之情。这种情感深刻而圣洁。微言大意,可见左传之意韵。第三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烛之武用语言打动秦伯,他该是如何说的。1、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招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讵能若是乎?宋 吕祖谦 导游,我们一起齐读第三段吗,看看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

8、吊。而|:怎样出去,缒而出,而是表示顺承关系还是修饰关系,关键是看两个动作之间是一种先后关系,如果是,如果不是,比如,骑上马跑,笑着哭。既:已经。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总结:欲扬先抑,一方面消除了警惕心,一方面给了对方面子。以退为进。那烛之武接来下该怎么讲呢?鄙远: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焉用亡郑以陪邻:厚:东道主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乏困:这一部分还有哪里不明白,剩下来复述这部分,下节课检查。第三课时;前五分钟:检查复述十五分钟:分钟:讲完剩下的部分: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且君尝为晋君赐

9、矣: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大国。秦穆公为了实现霸业,主动与晋国结好。晋献公于公元前 654 年将其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秦晋之好”的开端。后来,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晋献公死后,夷吾许以割让河东五城作为条件,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顺利继承了王位,称为晋惠公。但他不仅不履行与秦国的献城承诺,而且三番五次挑衅秦国边境。公元前 647 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向秦国求救,秦国不计前嫌提供援助。可是事后晋惠公并未感恩图报,反而在两年后趁秦国发生旱灾之际,发动大军进攻秦国。秦穆公派军与晋战于韩原,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晋国被迫割让河东五

10、城归秦,同时,晋惠公以太子圉入秦为人质才得以脱身回国。太子圉到秦国后,秦穆公为了笼络他,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由此两国亲上加亲,秦国归还了晋国河东五城。秦晋两国以黄河为界重修旧好。按理两国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可是当太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晋惠公病重时,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于是就扔下妻子怀赢,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死后,太子圉就成为晋国君主,这就是晋怀公。从此晋国跟秦国不相往来。秦穆公闻知此事后大怒,立即决定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当时,公子重耳尚在国外避难。公元前 636 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东渡黄河,占领狐。秦国和重耳的代表在郇会盟和谈

11、。晋国同意立重耳为国君,遂入都城绛,公子重耳就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秦晋两国遂和好如如初。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殷代国君武丁的相,他曾在傅岩地方为人筑墙,为武丁访得,举以为相。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版)相夹,两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住,然后在两板之间填满泥土,用杵筑(捣)紧,筑毕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墙。我国战国时期发明了砖,但直到秦汉,砖是用来砌筑墓室和铺地面的,不用于造房。用砖来砌墙造房是比较后来的事,而且应用范围有限,一般百姓民居仍用版筑技术建造。直到今天,有的地区仍然使用这种办法筑墙。墼(j)土坯。我国很

12、早就用版筑技术筑墙建房,后来又使用土坯砌墙。战国时代虽然发明了砖,然而直到秦汉,砖还不是建房材料。但由于墼和砖都是用土做成,形状相似,所以东汉时也有把砖称为墼的,不少出土的汉砖上都有“墼”字。用土坯砌墙建房是我国古代主要的建筑方式之一,直到现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还在采用。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封:疆界,使成为疆界图:考虑说:盟:结盟戍:戊戌三字的区别。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 125 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先诚恳道出郑国必亡是明摆着的事,不去怨恨或狡辩,语气谦卑以示弱博得秦穆公好感;审时度势抓住秦穆公心理,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直陈弊端击中也想称霸的秦穆公的心,也拆穿了秦晋联盟的虚伪性。接着以存郑之利(述利)诱之,使秦穆公掂量好处,再揭短,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和背信弃义,以此戳到秦穆公的痛处。使秦穆公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次出兵的意义,动摇了与晋联盟的信心。其成功之处是处处站在秦国立场为秦国考虑,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自由讨论:五分钟最后一次,大家整理一下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释,下节课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