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804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化学,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第十五讲,溶液,1溶液 (1)特征:具有_均一_性、_稳定_性,属于_混合_物。 (2)组成 溶质:_被溶解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固_体、_液_体或_气_体。 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的物质。_水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和_酒精_也可以做溶剂。 (3)质量关系 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_溶质质量_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_密度_ 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乳浊液:_小液滴_分散到_液体_里形成的_混合物_。其特征是_不均一_、_不稳定_、长期放置易_分层_。 (2)乳化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_存在。,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过程分析 (1)溶质分子(或离子)_向水中扩散_,这是一个_吸收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_水分子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或_水合离子_),这是一个_放出_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_,如NH4NO3溶解。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如NaCl溶解。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_,如NaOH、H2SO4溶解。,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_一定温度_下,向一定量_溶剂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_不能再继续溶解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3、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继续溶解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饱和溶液 2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多_的溶液。 (2)稀溶液:指_溶质_含量_相对较少_的溶液。,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_一定温度_下,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_温度_。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升高_,如_KNO3_。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较小_,如_NaCl_。 c极少

4、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如_Ca(OH)2_。 (3)溶解度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_溶解度_、用横坐标表示_温度_、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_溶解度_;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_相等_。 2气体溶解度 (1)在压强为_101_kPa_和一定_温度_时,气体溶解在_1体积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_气体体积_。 (2)影响因素 内因:_气体和溶剂_的性质。 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降低_,随压强增大而_增大_。,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1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

5、度变化_较大_的物质。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很小_的物质。,【例1】(2013,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答案D 解析:溶液不全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了,但可以溶解另一种溶质。,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度较大。由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

6、 时两种物质均形成了饱和溶液并且容器底部有固体剩余,将两种物质在t1 时剩余有未溶解固体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后,盛甲溶液的试管中的溶质会继续溶解,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盛乙溶液的试管中的饱和溶液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乙晶体析出,使乙试管中固体增多,固体质量变大。,答案(1)ABC (2)不饱和 (3)有晶体析出 (4)AC 解析:(1)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时C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在A、B溶解度曲线交点下方,说明该温度时C的溶解度较A、B小,即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ABC;(2)t3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80 g A,所以该温度下将3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

7、属于不饱和溶液;(3)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所以将盛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由于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使A溶液的温度降低,由于A的溶解度减小,试管内的溶液中有A的晶体析出;(4)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过程中,A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由于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1(2014,河北)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D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3(2013,广东)下表中的数据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