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452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月诗两首》教案(第1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预习:1.反复诵读,理解诗文内容,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写出阅读诗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给字词注音、释义。3.积累写月的精妙比喻句及唐诗名句。4.摘抄运用比喻形象概括唐诗精神特点的语句。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评价任务:1.

2、能比较两首咏月诗的异同,并结合随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分析两首月诗。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感知诗文情境,探寻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前面五首写月的诗文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体悟情感。4.探究两首月诗与其它诗文的不同特点,发掘诗文的深层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月诗两首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前面我们学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在诗人们的笔下,“月”这一意象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意蕴,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咏月诗,看看这两首诗表现出“月”怎样的风采?(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李益(748829),字君虞,唐朝诗人。王维(701761),盛唐时代著名的诗

3、人和画家,字摩诘,世称为“诗佛”。3.题目、背景解说(先学生交流,再多媒体展示)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题目表明本诗为作者夜上受降城,听笛受降城听笛有感而作。诗人在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受降城”交代了地点,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城,在宁夏灵武。鸟鸣涧是一首描写鸟鸣涧景色的诗歌,“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王维在春天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看到美丽的景色,写下这首诗。来源:gkstk.Com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的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正音) 受降城(xing)

4、芦管(l) 征人(zhng) 回乐烽(fng) 鸟鸣涧(jin)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5齐读两首诗。 6.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歌意境。学生交流:夜上受降城闻笛:月光像霜一样洁白而寒冷,映照在回乐城东面耸立着的烽火台。沙漠像雪一样白,边塞一片荒凉景象。不知什么地方吹响了芦管的音乐,整个夜晚,所有的将士都在思念自已的故乡。鸟鸣涧: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三交流研讨,把握主题(一)品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理解1.朗读全诗,分析诗句。2.学生质疑,师

5、生解疑。3.在组内交流品读成果,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问题:1.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分别从什么角度写的?有何作用?(前两句写景,先写大漠的荒寒,次写月色的凄冷。上句是俯视,下句是仰视。边地之寥廓和苦寒便完全表达了出来,从而为下文写望乡作了铺垫。)来源:gkstk.Com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后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来源:gkstk.Com 生答:后两句抒情。在这种环境里本来就很寂寞,加以忽听到了不知从何而来的芦管声,引起出征军人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出征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诗的一二句中的“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染“征人

6、”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比喻写出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深沉浓郁的思乡之情。)4.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中的“不知何处”“一夜”“尽望”等词?提示:“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二)品读鸟鸣涧,分析理解学生结合投放的问题品读诗句,思考交流,师随机评价。 1.鸟鸣涧前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人闲”是什么意思?“空”仅仅指“春山”吗?学生讨论回答:前两

7、句的含义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空”不仅指春山,更主要的是指“心灵”。2.鸟鸣涧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栖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运用衬托手法,以动写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月光的明净宁静。)3.鸟鸣涧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如何共同营造了“夜静春山空”的意境呢?(写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是以动衬静、动静相生地表现“夜静春山空”的幽静

8、。内心闲静的诗人,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察觉了“桂花落”,可见这夜晚的静谧、空寂;而当月亮升起,洒下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可见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更衬出了春山的空寂。) 4.鸟鸣涧哪些诗句写出了“静”境?(“人闲桂花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出了“静”境。) 四比较探究,深入理解(一)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月夜相比较1.两首思乡诗有何异同?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都写了望乡思亲,都写了主人公的彻夜无眠,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但前者主人公对思乡作了正面描写,芦笛之声不仅是侧面烘托,而且

9、是征人一夜无眠的原因,后者主人公几乎无正面描写。)2.同样是月夜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两首诗对月的描写有何不同特点?生交流: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对月的描写十分精彩: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月夜中没有实写月亮,而是通过闺中爱妻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写出了月圆人不圆,思念之情刻骨铭心。)(二)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记承天寺夜游相比较二者对月色的比喻给人的感觉是否一样?学生回答:都给人月色明亮之感。但前者以霜雪形如,强化、渲染了边地的荒寒荒漠,遍地月色更引起思乡之

10、情;后者的“积水空明”是月光如水的绝笔,隐含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三)探究鸟鸣涧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片断相比较鸟鸣涧中的“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之“闲”有何不同?谁的心境更闲静?学生思考,讨论,联系前面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鸟鸣涧中的“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心灵的静谧与美好。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表面上看是闲情逸致欣赏月色之美,但其深层中则含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虽闲但绝不静。前者心静如水,后者至少内心还在思考,前者的心境比后者更闲静。来源:学优高考网五检测点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静春山空 时鸣春涧中 2.鸟鸣涧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山涧的什么特点?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案及点拨:1胡笳被征发戍边的将士空寂 不时地啼叫2.桂花、春山、山鸟、春涧 清幽3.人只有闲才会听到哪些不易察觉的声音,闲字很传神。六延伸作业:1背诵月诗两首。2完成语文助学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