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419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 7.2.3 中和反应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3课时 中和反应,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问 题 导 学,新 知 预 习,一 、中和反应的本质和特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实验 教材第48页活动与探究“中和反应的探究”。 现象:(1)刚开始滴加盐酸时,酚酞仍然呈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仍呈_性;当酚酞试液刚刚变为无色时,说明此时溶液呈_性,溶液中的OH与盐酸中的H结合成水分子;再滴氢氧化钠溶液时,酚酞试液又变红,说明此时溶液又呈_性。 (2)温度_,说明反应_热。,碱,中,碱,升高,放,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酚酞的颜色变化,指示了溶液_的变化;搅拌使反应物接触充分

2、,有利于反应进行,防止局部酸过量。 (4)蒸干后所得固体是_。 2定义:_与_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中和反应_(填“属于”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酸碱性,氯化钠,酸,碱,酸碱盐水,属于,中和反应在处理工厂废水、改变土壤酸碱性、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氨水是一种_,与废水中的硫酸发生_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硫酸铵又是一种_肥,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灌溉农田,因此用氨水处理该废水,可以一举两得。 (2)熟石灰是一种_,与土壤中的酸发生_反应,从而改良土壤的酸性。 (3)蚂蚁、蚊子等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是蚁酸,涂肥皂水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消除痛痒。,第7章 应用广

3、泛的酸、碱、盐,二、中和反应的应用,碱,中和,氮,碱,中和,互 动 探 究,探究点一 中和反应,情景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2,问题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

4、O、Ca(OH)2CO2=CaCO3H2O等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 2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3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中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有盐和水。,应用示例,例1 2013沈阳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

5、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纯碱(是盐不是碱)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且生成物也不仅仅是盐和水,还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错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故B错误;氨水是碱,可以用来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故C正确;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难溶性且有颜色的碱和酸反应就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否,而是看难溶性碱是否溶解于酸,故D错误。,第7章 应

6、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a.指示剂法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b.测pH法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并可能会小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中是否有盐和水,如CO22NaOH=Na2CO3H2O,生成了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探究点二 中和反应的应用,情景

7、展示,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农业上,在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问题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思考交流,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归纳提升,中和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业废水的治理、农业上酸性土壤的改良、生活中食品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消除、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等,均用到中和反应的原理。 拓展 氢氧化钠由于有很强的腐蚀性,且价格昂贵,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课堂速记,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应用示例,例2 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

8、药成分的是( ) ABaCO3 BAl(OH)3 CNaHCO3 DCa(OH)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B 碳酸钡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钙是一种腐蚀性的碱;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有可能造成胃穿孔。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性碱,既能除去过多的胃酸,又不产生气体,也没有腐蚀性。,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方法点拨 中和反应的应用较广泛,医药、农业、环保均有应用,除了考虑要将多余的酸或碱反应,还要考虑反应物的过量、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否会造成影响。,课 堂 小 结,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

9、、盐,当 堂 检 测,知识点 中和反应,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OH2SO4 BNa2CO3HCl CCu(OH)2HCl DCa(OH)2CO2,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选项A中氧化铜不是碱,选项B中碳酸钠不是碱,选项D中二氧化碳不是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pH为0的溶液不显酸性 D溶质质量相等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中和反应不仅要求生成物是盐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是酸和碱。pH为0的溶液呈酸性。由

10、于等质量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中和反应都要放出热量。,3如图7220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_。,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NaOHHCl=NaClH2O(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合理答案均可),4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

11、(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这是由于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 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解析 C 四个选项中只有肥皂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但氢氧化钠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涂抹在皮肤上会造成二次伤害,故选肥皂水。,知识点 中和反应的应用,6“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夏季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液可缓解痛苦 人的体液为弱碱性,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 胃酸过多的人,可饮用苏打水保健 家庭煤气泄漏,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 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列举一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_。,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答案 中家庭煤气泄漏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抽油烟机排气,以防出现电火花发生爆炸(或生了霉斑的地瓜洗干净、煮熟后可以食用;生了霉斑的地瓜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高温不易分解,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