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385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日期: 2013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课型: 复习课 课题: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课)复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学习与研究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观念。 2、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是储存于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光能等;可使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

2、 3、认识化学在开发新的储能物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1、 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2、认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 。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复习重难点: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

3、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课前准备:多媒体;复习课件。复习过程设计:达标训练总结反思典例分析自主复习展示目标复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复习: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学完了第十一单元,我们对这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对本章内容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复习。希望通过复习让我们对学好化学更有信心。板书: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课)一、出示单元复习目标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单元目标。投影展示本单元目标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4、的形成过程。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二、【基础知识自主复习】学生阅读助学上的本单元知识树图,小组合作、同学之间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并完成投影出示的知识回顾。一、化学与能源开发1、清洁高效的氢能(1)氢能源的优点有 _、 _ 、_。(2)氢能源目前不能推广的原因是氢气 _、 _ 、_。2、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1)化学电池是一种将_直接转化成_的装置。其特点是_、 _ 、_。(2)电池工作主要是 能转化为 能;蓄电池充电主要是 能转化为

5、能。二、化学与材料研制1、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是_种材料。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_ (主要成分是SiO2)、_、_-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2、来着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类_材料,大都具有_、_、_、_、_的特点。(2)聚乙烯是一种最常用的塑料,它是由许多_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3、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1)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在塑料中加入_制成的。它既有玻璃般的_,又有钢般的_,故俗称玻璃钢。(2)复合材料是指_ 材料。三、化学与农业生产1、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

6、其中_、_、_的需要量较大,因此_肥、_肥和_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2)氨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在化肥中加入_,研磨,若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色,则该化肥是铵态氮肥。2、农药作物生长的卫士(1)人类较早使用并且至今仍广泛使用的一种杀菌剂是_,它是用_ (CuSO45H2O)和生石灰混合制得。(2)化学家正积极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_、_等。四、化学与环境保护。1、保护生命之源(1)水污染主要来自_、 _ 和_ 。(2)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是_ 。(3)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_ _ _ , _ _。2、还人类洁净的空气燃煤排出的

7、_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3、与自然和谐相处(1)环境污染分两个过程,一是_,二是_。(2)污染的防治就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_;二是_;三是_。(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三、【典例分析链接中考】过渡本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通过中考看看本单元的考点以及常考的题型。多媒体展示并板书: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命题特点来源:学优高考网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例1】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如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

8、),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回答:(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_;_。(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答案】(1)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2)C+O2CO2 CaO+H2OCa(OH)2(3)干电池,蓄电池的使用 给电池充电、电解水等(4)燃烧后生成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解析】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9、,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时环境的污染。【规律总结】化石燃料的蕴藏量越来越少,开发新能源可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并要学会从环保角度分析开发新能源的好处,培养节能意识。二、化学材料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填充题的形式来考查,在2012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例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工合成材料的是( )A.棉花B.导电塑料 C.尼龙绳D.塑料食品袋【答案】A【解

10、析】棉花是天然材料,不是人工合成的。【规律总结】人工合成材料是天然不存在,经人工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一般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化肥【例】小明家是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他学习了初三化学后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因此,(1)他建议其父母去买的氮肥的是 。(填字母)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磷矿粉 Ca3(PO4)2 (2)他还告诫父母在施用氮肥的同时 (填“能”或“不能”)施用草木灰。理由是 。(3)他还建议父母经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 作用。【答案】(1)A (2)不能草木灰和他们买的氮

11、肥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氮肥肥效 (3)光合【解析】(1)硫酸钾是钾肥;磷矿粉是磷肥;只有碳酸氢铵含氮,是氮肥。(2)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因为草木灰溶液显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后,易生成氢氧化铵,氢氧化铵不稳定,易分解,降低肥效。(3)光合作用吸收CO2,C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规律总结】氮肥可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磷肥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能力,使穗粒增大、饱满;钾肥可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促进淀粉和糖的形成。氮肥与碱性的物质混合,可产生氨气跑掉,从而降低肥效。四、化学与环境保护。【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下列中的 ( ) 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水生动物的繁殖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 B C D【解析】:水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和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