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2303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吟诵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3引导学生去阅读巴金了解巴金。【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品的主题。 2引导学生去阅读巴金走进巴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朗读导入 1请男生集体朗读日,女生集体朗读月。2自由朗读日和月。3师生共同设计点评重要句子的朗读。二、对比阅读1讨论:尽可能从更多的角度来谈两篇散文的异同点。 日是 月是 日和月都是 明确:日是热烈的、暖色调的、积极向上的,而月是清幽的、冷色调的、充满困惑的。日和月都用了著名的历史典故,而且都对这些典故进行了重新解读。日和月都是作者用以表达美好情感

2、的象征物三、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理解日与月的象征意义讨论:结合1940年到1941年的社会背景,说一说从这两篇散文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巴金?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归纳以及引发讨论我读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矛盾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胸怀理想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向往光明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有献身精神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深情的巴金 我读到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巴金我读到了一个孤独的巴金四、交流拓展请学生介绍交流关于巴金以及巴金的作品的资料,在学生中掀起阅读巴金的热潮。【资料宝藏】1名家评说巴金二十世纪的良心 曹禺:你是文学巨人,高举火炬照亮人心。你是光

3、,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冯骥才: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作家是生活的良心。它纯洁、正直、敏感,且具先觉性。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的封建之“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器具笔,写出心底思之最切的两个字:忏悔。他不饶恕文革,也不饶恕自己。因为他希望心灵的工作首先是修复,包括道德和人格的修复。他知道只有人的健全,社会的发展才可能健全。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地触摸到。这种良心是忠于生活和忠于文学的。作家的良心是文学的魂。魂是一种精神生命

4、。我们从巴金的作品一直可以摸到这生命的脉搏。它始终如一,强劲有力地跳动着。 谭洛非、谭兴国:他用众多的长篇、中篇、短篇,以及散文、特写、杂文等建构了一部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人类心灵的发展史。那对美好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执著追求,那自始至终充溢着的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那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使它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激发起千千万万读者的同情和觉醒。在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理解、团结的桥梁。正如巴金先生自己所说那样,“把人的心拉得更近了。”而它本身,也就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一个时代的代表 汪应果:他的生命已整个地融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全过程。这本身就赋予巴

5、金一生特殊的意义。这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一个时代的伟大的代表。 张民权:巴金终其一生都竭力站在正义、真理和人民一边,是那种努力重视“终极关怀”的作家。在巴金那里,有一种一般作家不易达到的高尚纯洁的道德力量。就是努力追求做人与为文统一的崇高境界。巴金这种富有高尚的人格在本世纪文学史上,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这些年还影响到整个文坛的习尚和风气。 张洁:巴老自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以来,始终是一个无畏的旧制度、旧势力的批判者。在这样一位长者面前,我应该时刻检点自己。任何游戏文学的念头,都应受到良知的谴责。 陈丹晨:他的宽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精神,使他想到的是奉献,是付出,立志献身

6、人民,为他们而写作,鞠躬尽瘁,九死不怕。他热切地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我们民族能够进步向上,整个人类社会变得合乎理性,快乐而自由。他的文学之根深植在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土壤中,深植在广大读者的心底。同时,也庇荫和培养无数的文学后人和几代读者。 常青的文学大树 汪浙成:他是常青的文学大树,在追求火与热的艰涩中伸展根须枝叶。我们在树下呼吸感悟,灵魂中也弥漫着爱。 张光年:他的文学作品,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传诵。在世纪的中国,他的作品启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我国青年,打破黑暗追求光明的雄心壮志。这些作品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永被珍视,长放光辉。 冯牧:巴金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与世纪一起经历、跋涉过

7、来的同龄人。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怀人类的命运。他在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建树,都体现了人民的呼号、愿望和心声,成为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时代和生活,进行深刻探索和思考的重要结晶。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陈荒煤:我的文学生涯是从巴金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开始的。巴金说,要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我写作也就是在挖掘自己的灵魂。 叶辛:每次我到他那儿,他从不问我当了什么官,而问最近在写些什么,然后告知我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这是对年轻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巴金始终是一种文化标志。 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冰心:巴金忧郁时,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

8、巴金充满了真诚,心是真诚的,话是真诚的。他不说假话,对祖国、对人民从不说假话。他是一个热水瓶,外面凉,里面热。我看他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快乐的时候。 萧乾:巴金是一个对人对己都很诚实的人,一个敢于透视自己的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总是把他的心血、悲欢尽情地倾泻在纸上。真话万岁! 王元化:学会讲话只要一二年就行了,学会讲真话却往往是一辈子的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敢于秉笔直书,说真话,这就需要有真诚的愿望,坦荡的胸怀,不畏强暴的勇气,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同时还需要对人对己都要有一种公正的态度。我感到巴金既有一颗火热的心,又有一副冷静的头脑,所以能够用热烈的激情感染我们,用清醒的思想启迪我们。 汪

9、曾祺:我看他的书,很痛苦。好几年没有这种感觉了。他始终是一个流血的灵魂。我看这个血可以止住了,让别人去流吧。 谌容:随想录篇,似乎都是信手写来的散文,之所以称得上是文学精品和历史文献,就在于作者讲的全是真话。讲真话,说来容易,做来难。扪心自问,我们活了这么些日子,走了人生大半个旅程,说了多少假话啊。巴老说:“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为它却花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巴老说自己写的不是“传世之作”,我以为确是“传世之作”,也只因为它是真话。 赵丽宏:他使我懂得了真,是为人为文的生命,没有真,就没有一切。他不是文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对自己解剖之

10、无情,在中国没有第二人。每件事,他都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足,他是一个真实的朴实的人。我从内心尊重他。 鲁迅之后的大文学家 王元化:如果说巴金晚年的散文与年轻时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他对人生对世事的思考更深邃了,从而抓住了世事的真谛。古老的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传统资源,可以使它和现代化建设接轨。鲁迅以他的讽刺揭示了这一点,巴金以他的热情揭示了这一点。无论鲁迅的讽刺和巴金的热情,在文学风格上存在多少差殊,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分明的事非和热烈的爱憎。 柯灵:随想录充满了严格的自我解剖精神。在这方面,鲁迅是一个榜样,巴金是又一个榜样。有没有深刻的自省精神和内心生活,是真作家假作家不可逾越的界线。

11、 冯牧:巴金的随想录是一本大书。我很同意这种看法:这部巨著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与鲁迅先生晚年的杂文相并比。 张洁:我轻易不用“伟大”这一字眼,因为它有点被人滥用了。滥用在一些远不像巴老那样应该得到它的人的身上。难道巴老不是鲁迅以来我们这个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么? 孙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鲁迅与巴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不管人们认为二者有着怎样的差异,但是人们已经普遍注意到,在鲁迅与巴金的身上,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某些共同的精神品德。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范。 2巴金逝世折射出的中国文坛反思录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无

12、数人扼腕叹息。 一个人走了,中国文学一个时代最后的象征随之终极。回眸间,老舍罹难,曹禺西去,茅盾羽化,而今巴金又辞世,使得从上个世纪年代就基本建立起的“巴(金)、老(舍)、茅(盾)、曹(禺)”并称的中国现代文学文豪时代曲终人散,也给当今中国文坛、中国读者留下了一片无文豪、巨匠相伴的空寂和青涩。 家春秋书香犹在,随想录慧语存耳,但天空已无巨星的光耀、灵翅的扇动。在无尽的追思和缅怀中,中国文坛就这样走进了一个“文豪后时代”,而失去了巨人厚重的存在和身影的遮掩,中国文坛多年来的隐忧就实实在在凸显为视野里的一片斑驳,刺痛起我们反思的神经。 反思一:浮躁,浮躁,还是浮躁 在绵延半个多世纪的笔耕岁月里,巴

13、金为读者而写,为读者而活着。他的写作几乎没有因为名利的沉浮而虚浮。作家陈村说:他是那一代人的一个榜样,他很本色,从年轻到年老,一直不懈写作,像我们还会为别的事情干扰,他不会。 巴金的文学创作和做人精神给当今的文坛、文学工作者、给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一面镜子。而在这面镜子的映照下,现今的文坛显现的却多是急功近利的浮躁。 在拖延了年多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于今年月日揭晓,部作品在诸多的争议和炮轰中最终上榜。有人指出,茅盾文学奖历届都很难产,这实实在在反映出的是中国文坛内相互不服气,但谁都拿不出哪怕半部让人肃然起敬的作品,这就是中国文坛“矛盾”的现实。 拿不出好作品,是因为写作者越来越急功近利。近年

14、来,中国文坛佳作鲜见,然而却总是话题不断,作家经商热、“触电”热、改编热此起彼伏,人们关注文学新闻往往只能在娱乐新闻里发现一些花边的踪迹。 有人叹息: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势呀。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说,近年来,不少知名作家开始担任影视剧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有的已经是成功的“文化商人”了。他又说,这些作家之所以选择担任编剧、制片人或导演,其本质实在是一种无奈的抗争,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在影视中“走味”。 名、利的诱使还能让几个中国作家沉静于纯粹而光明的创作?浮躁,一遍遍地让他们寻找着出名的捷径、在影视制作商的口袋里幻想着利益的分配。 反思二:恶俗,恶俗,还是恶俗 诗人、散文家邹静之评价说,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不是每一部都读过,但是通过他的作品,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家庭,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通过他的文学,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风貌。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应从网络文学的表皮走向内心深处,那里肯定有让我们感到新鲜、惊讶的东西。 邹先生的话是比较客气的,因为他没有用形容词来揭露当今几乎主流化了的网络文学的“表皮”。而实质上,这层下面毫无深刻内容的表皮就是两个字:恶俗。 成年作家们在恶俗,他们走出书斋迎合着影视商的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