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229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春酒》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本文细节描写情趣;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母亲品质。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可以默读,体会文中深情;然后再带感情朗读,力争读出文中情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体验情感。3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意蕴。2.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本文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所限不易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每个人

2、都有难忘的童年。说起童年时光,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样的画面: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父母堂前、外婆膝下是的,童年的确可以说是人生中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今天就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以“新年”为话题,来谈谈自己的童年,好吗?可以说故事,也可以说民俗、说感受。学生畅谈自己童年过新年的经历感受。你们想知道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人们过年又有些什么习俗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往事:春酒。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琦君,1918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

3、,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人生永难企及的乐园,令人向往,令人怅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

4、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三、整体感知,体会感情1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屏幕出示本课生字词,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字音,并将拼音批注在书上。2朗读课文,体会感情。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朗读后回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3概括事件,品味情趣。围绕思乡作者写了几件事?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学生讨论后明确:三件事: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在哪里都会有,但在文末作者却说那“究竟不是地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仔细研读课文,你认为在这三件事情的叙述描写中,哪些细节描

5、写体现出家乡味是“真正的家醅”?自选一件事情,品读赏析,体会家乡味道。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上批划。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自选同一件事的同学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要求:明确事件名称。朗读相关段落。分析具体的细节描写所体现出的家乡味道。小组交流后明确:过新年的浓浓家乡味体现在: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其中“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设喻奇特形象,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寥寥几笔就勾勒

6、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处处表现出民风之美。吃春酒中的家乡味体现在:(1)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2)具体陈列出八宝酒的制作方法和原料,体现出独有的家乡制作工艺;(3)细致刻画了一个偷酒喝的可爱女孩形象。其中,如:“我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吃会酒中家乡味道更是浓郁深厚。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

7、,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令人难忘。其中,如,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花匠阿标叔“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早擦的亮晶晶的”,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这种家人般的氛围,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这种人情之美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文章以春酒为题,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三件事。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不是。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

8、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四、品味语言,概括母亲性格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本文对母亲的描写尤其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划出文中关于母亲描写的细节,分析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讨论后明确: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

9、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浓聚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与琦君一样,心头最割舍不去的酒是浓浓的乡音与乡情,于是思乡成了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独在异乡

10、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也有许多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些作品吗?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歌或者一篇小散文。六、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过新年 吃春酒 家乡味 思乡情吃会酒【资料宝藏】1关于作者琦 君张默芸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女

11、诫,孟子;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十岁,她就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高一那年,她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她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同更获赞赏。大学毕

12、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任高检处记录股长及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1964年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奖,1966年代表台湾妇女写作协会访问韩国。1970年红纱灯散文集获中山学术基金会散文创作奖。1972年应美国官方邀请访问夏威夷及美国本土参观各大学,与教授作家们交换教学、写作意见。1969年在台湾司法部志愿退休后,在台湾的中央大学及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专心教课与写作。后其夫李唐基赴美任职,她也随任作“闲妻”而又闲不住,仍常给报刊写稿。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1986年此处有仙桃散文集获台湾第十一届国

13、家文艺奖,是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有大陆、台湾两地作家参加的第四十八届国际笔会学术活动。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最近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一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从她

14、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的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此处有仙桃、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年、琦君寄小读者、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母心佛心等二十多本。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又有对异国旅游的观感,此外是读书心得,创作杂谈,以及专给小读者写的小散文,但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正如烟愁后记中写的:“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

15、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根扎在故乡,扎在祖国。虽然年纪大了,常常丢三落四,可是故乡的景、事、人却永远印在心里,忘也忘不掉。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以它的真挚、深沉、执著和热烈,构成了琦君散文抒情美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移植”一词,用得何等精妙),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士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这种感情,是琦君所有怀乡思亲散文中的血液,就如年年中秋,年年吃月饼。台湾是产糖的地方,有各种馅的美味月饼,可请君一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