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1877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台阶》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台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情感。2、过程和方法:在前后事件的比较中,体会作者陈述的目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分钟)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共有九亿农民。要了解中国就不能不了解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农民,了解农民。请打开课本6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台阶,这里通过一位儿子的叙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二、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1分钟) 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1986年烟

2、雨楼杂志发表他的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检查预习(1分钟) 凹(ao) 凼(dang) 涎(xioan)水 揩(kai) 嘎(ga) 尴尬(gan ga) 撬(qiao) 3介绍小说的常识(2分钟)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整体感知: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0分钟)(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归纳:(1)因为“

3、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2)家里的经济条件差,要造新屋需要准备一二十年的时间,父亲终年辛苦劳作,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3) 父亲为

4、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但父亲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引导: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 明确小说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4)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以“台阶”为叙事线索。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是全文最关键的一句)(5) 请学生再次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示例: XX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

5、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三、合作探究(领学)(一)分析人物形象(10分钟)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1、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它体现了父亲的什么特点?A、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B、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

6、善良、谦卑 C、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2、在此基础上,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3、透过父亲这个人物,你看到了什么? 点拨:A、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追求,就是要赢得尊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

7、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人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B、父亲一生非常艰难,为什么?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极端落后的农村经济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五、教师点拨:(2分钟)主题:本

8、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六、当堂检测(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o) 烦燥(zo) B.尴尬(n ) 阴凉(yn)C.卵石(lun) 揩一把(ki) D.砌缝(q) 舀米(y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3.解释加点的词。(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

9、很认真。(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阅读下文,完成47题。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 )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 )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

10、为他治治。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4.依课文把空缺的三个词语填上,正确的一项是( )A.惨叫 粗暴 烦躁 B.惨叫 粗野 烦恼 C.喊叫 粗暴 烦恼 D.喊叫 粗野 烦恼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

11、义。(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6.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这个人物?受到什么启发?7.文中如何描写“我”的行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能力提高:阅读下文,完成811题。一张车票她带着母亲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教管所劳动教养的儿子。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这时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

12、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角闪动着泪花,语言是那样地凝重。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文章,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_”年轻的母亲说道。8.在第二

13、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一条闪光的皮鞭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张巨大的罗网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9.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10.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你认为最合理的人物语言。11.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 )A.家长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犯大错误 B.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否则会自尝苦果C.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从小遵纪守法 D.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当堂检测参考答案:一、1.A(o,躁) 2.B 3.(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4.A 5.(1)父亲没真正觉得自己老,强调自己还很有力气。(2)父亲一生勤劳

14、,一旦歇下来,非常不习惯。(3)通过外貌描写,我看出父亲真老了。(4)父亲的身体老了,心境也老了。6.造高台阶。勤劳、善良、老实厚道。父亲在实现了最高的追求后,内心失落,不踏实了。人活着要不断地追求。7.“我”把挑水的活包了,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聊天。“我”是一个孝顺父亲、理解父亲痛苦的孩子。二、8.A 9.因为“她”的儿子小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10.不!我们补票去!11.C三、12.(1)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2)在学习方法上,你要格外注意啦!(3)怎么总是不讲究学习方法呢?六、主题阅读延伸(5分钟)父亲的茶父亲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每当我想叙说的时

15、候,总是泪眼婆娑,脆弱的心似乎经受不住感情潮水的激荡。父亲一生坎坷,经历过许多伤心的事情。不幸养成了他豁达的性格。当爹当娘的体会,又使他遇事常为别人着想。邻居待客借碗他连锅都给,对儿孙们的体恤,更是无微不至,倾其所有。而他自己却极其节俭,舍不得吃穿,更不动烟酒,惟一爱好就是喝几口茶水。我们小的时候,家境不好,父亲买不起好的茶叶,喝的是一些茶叶末儿,每斤一块钱左右。而一斤茶叶,父亲最少要喝半年,每次喝茶,总是先泡后熬,能把茶叶煮熟,茶虽淡而无味,父亲喝起来却很香甜。我想,这哪叫品茶,这叫给水染色。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陕南安康,而陕青的产地就在紫阳。每年新茶下来,我都要买些分送外地的朋友。当然,首先想到的是父亲。可每次送茶回家,看的却是父亲的脸色。他讲:“毛尖茶味淡没劲,我不爱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