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26182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3 _蜡烛 教案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蜡烛一 教材分析: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作品刻画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文中只有关于她的动作描写,没有语言描写。透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作品突出“蜡烛”这个细节,赋予作品一种亮色。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并从字里行间体味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朗

2、读法和引导法。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来源:学优高考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三、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四、教学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五、教学策略: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先出示自学提示后,让生通过多次朗读,完成自学提示的内容;之后,展示交流自学内容,最后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七、教学环节: 1、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蜡烛这一课,

3、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2、课堂讲授: (1)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2)看图片,介绍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

4、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烧灼 桥头堡 地窖 匍匐 腋下 拂晓 瓦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科拉耶夫 舀 鞠躬 (4)快速阅读,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5、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5)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6)自主研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对蜡烛的七次描写对黑围巾

6、的五次交代来源:gkstk.Com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三次写“跪”、三次写“爬”、三次“休息”)(7)活动探究A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

7、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B分析人物形象 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她的形象(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C课文以蜡烛为题,试说说烛光的象征意义

8、(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来源:gkstk.Com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D重点语句分析a、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说明它非同寻常,说明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b、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说明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c、在炮火烧焦了

9、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以及烛光的背景。文章再次点出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喜烛,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并且文中没说出真名,目的在于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而这种感情又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d、齐读最后两句话,并分析其含义。“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

10、样永垂不朽。”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8)总结写作技巧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与环境的恶劣形

11、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位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3、课堂小结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烘托人物 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细节的描写蜡烛 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4、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2、揣磨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成一段话。不少于一百字。思考提示:来源:学优高考网a、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b、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又心里是怎么想的?八、板书设计 3 蜡烛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12、蜡烛生命之光 两国情谊 围巾沉痛哀悼 深沉母爱老妇人 炮火环境危险 突出老人 动作:跪、爬 (临危不惧、不顾生死)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九、教学反思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因此,我在执教这课时,重点让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我设计的教学内容,让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本文主题。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也掌握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