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21350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邓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共 4 页 第 页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资料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zhng)辞凤阙(qu) ,铁骑(j)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zhng),胜作一书生。(1)作品译文(请大家结合教材 190 页注释理解)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我的心中不禁热血沸腾。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二)作品鉴赏(了解)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

2、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 ,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 “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 ,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

3、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 、 “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 ,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 、 “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4、。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 ,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3)作品检测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来犯,出征,围城,苦战2、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直接抒发了自己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3、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

5、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4、 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或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 (或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5、 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或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月下独酌李白(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

6、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2)作品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这身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美好的春光。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 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3)作品鉴赏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眼就是“独”字,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7、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问题 2:谈谈你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理解。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问题 3:诗歌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诗人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问题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4)背诵线索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5)默写检测1

8、、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或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2、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1)写作背景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2)作品译文(结合教材理解)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客人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一群鸡正在乱叫争斗。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我把鸡驱赶到树上,才听到客人敲院门的声音。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来的是四五个村中老人,特

9、地来问候我长期远行归来的。)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手里都拿着器具,倒出来是清浊不一的酒。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父老们都谦称酒味太淡,并说是因为黄黍地无人耕种的缘故。之所以无人耕种, (是因为)战争还未停息,年轻人都去东边打仗了。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我请求为父老们唱一首歌,以表示对他们在艰难之中犹对我有这种深情的惭愧。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一曲虽完,仰天长叹,座中各人都老泪纵横了。 )(3)作品简析背景: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登 楼杜甫(1)写作背景这首

10、诗是 764 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 ,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 “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2)作品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

11、,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3)作品赏析首联: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属反衬手法。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 ,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

12、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用来比喻这首登楼 ,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 (4)默写检测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 ”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或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

13、怀的句子)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或(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共 4 页 第 页(1)作品译文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

14、,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二)作品赏析主题: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内容: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3)作品检测1、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恶劣与艰苦。作用: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2、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表现唐军斗志昂扬,敌人闻风丧胆,胜利指日可待的诗句是: 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点明出师地点,写出沙重风狂的诗句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 ,韩愈上论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