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20659 上传时间:2017-09-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探微音乐鉴赏: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欣赏杨殿斛一,音乐欣赏:一个苦痛的话题!音乐欣赏何以是一个。苦痛的话题”?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是我们与音乐作品的关系是“欣赏”还是“鉴赏”?欣赏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接纳,而现实的个体不是对所有音乐都“喜欢”、都。欣赏”!因为不理解,不喜欢,也就谈不上欣赏!买高价票到音乐厅听贝多芬的交响曲确是高雅而有身份的体现,可当交响乐响起不久,瞌睡了!这是很讽刺的。鉴赏是包括了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性把握。是鉴别与赏析。欣赏是一个肯定的角度,有情感倾向性。由于“欣赏”一词沿用作为表达主体与作品的关系,或者说,在涉及到用“欣赏”一词指称。主体与作品”关系时。我们不自觉地隐藏了

2、这个关系的逻辑前提,也就是话语权。我们在沿用“欣赏”一词时,是基于引导主体选择音乐作品的强势话语“预设”,也就是有选择的作品建构与主体的关系,换言之,引导主体给予的作品是经过选择符合“审美的范畴而应该欣赏”的,而这种“有选择”作品不具有音乐整体概念的意义。这也是导致音乐欣赏。苦痛”的原因之一:我们把特定话语情境中特称。音乐欣赏”概念移用到了面对全体指称的社会音乐,产生了对于个体的“欣赏苦痛”!由此,面对社会音乐整体,我们是。鉴赏”,是鉴赏主体(就是我)对音乐对象的理性把握,是面对音乐的分析和把握,是一种音乐批评,即切入音乐作品的鉴别和赏析。第二个问题是。音乐有没有国界”,很多时候我们以。音乐是

3、没有国界的语言”而自豪,或许是由于学习外语太难而只有音乐可以不需要翻译,人们仅凭声音的轻重缓急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共鸣。但是,音乐真正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吗?1940年莫斯(RMorey)用欧洲人认为是表现“恐怖”、“尊敬”、。愤怒”、。爱”等情绪的经典(上接第12l页)这些人物形象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活灵活现,人物对比鲜明,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文中所体现出的美国梦随着一声枪响与盖茨比同归于尽,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时代赋予人的命运。作为社会的下层公民,美丽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中只能化为泡影,社会的现实无法改变,穷人的命运永远都只是荒芜的土地里一根飘摇不定的野草。即使是有钱的上层公民,他们可以

4、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上的满足,似乎可以用金钱买来自己所向往或理想中的生活,可是在他们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虚伪的心,在一切的浮华与享乐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留给整个社会的更是道德风尚的无限瓦解与颓败。参考文献:【1】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5】库普曼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黔 。+“ 。1、絮作者简介: 刘博(1982一),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工作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25一 l 乐曲在西部非洲利比里亚内

5、地教会学校测试,可是结果大失所望,这些乐曲并不能引起该学校学生和周边群众同样的情绪反映。1997年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贵阳)上现身说法,他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拿给喜欢京剧的父亲听。并引导说是世界著名的乐曲,可他父亲听了后,觉得“3 33卜”声音怎么是直的,没有带腔这两个事例说明,音乐不是超国界的语言,也不是超民族的语言。第三个问题是“音乐有没有内容”,我们羞于说“音乐没有内容”,所以我们附会了很多内容。比如皇帝的新装,没有着装的皇帝受到了大臣们。衣着美丽”的吹捧,只有一个小孩大胆地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事实。我们敢不敢说音乐没有内容昵?没有!没有人敢说音乐没有内容,

6、于是我们教授音乐时搜肠刮肚地说了很多,就是讲不清楚。音乐美学的两种观点,一是“他律论”也即反映论,认为音乐的内容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音乐之外的客观因素,这是唯物主义思想。他律论的困难在于。器乐不否认内容却无法言说内容”I第二种是。自律论”也即形式论,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是音乐的运动形式。其代表是3世纪中叶我国魏晋时期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19世纪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自律论”的问题在于。音乐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三个问题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如何理解欣赏或鉴赏音乐。二话语诘难:谁是音乐?鉴赏音乐,什么是音乐?问题的源起往往是由于同一名称不同含义引起。关于。音乐” 的概念, 现代汉

7、语词典说。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个概念源于18至19世纪西方学科分门别类的建设,以。传统音乐厅音响为经验模式(乐器音响),以古典音乐作曲家作品为音乐样板(共性写作),以受众审美接纳为价值取向(艺术高于生活)”来定义音乐。然而,这个定义音乐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所有的音乐?1979年法一126国学者利奥塔(JeanLyotard)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率先对学科元理论发难,提出学科合法化危机问题。音乐的概念也面临同样的反思, 。音乐”概念的中心是以乐音为基本形式的艺术音乐,但在音乐概念的边缘,出现了通俗音乐表演仪式音乐音声和现代音乐音响。通俗

8、音乐不定高于生活,甚至走向低俗,民间仪式音乐音声具有神圣符号的作用,而现代音乐的音响探索却离开传统较远。通俗音乐不拒绝崇高, “文以载道”不是它的旨趣,但也不能等同生活的平俗甚至是庸俗!艺术不必有意消解崇高!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一封家书)在张扬伦理亲情时裹夹了平俗的思想。传统中国人以儒家“修齐治平”为理想,学而优则仕,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对于国与家的问题, “忠孝不能两全”,国家至上!从孝道角度来看,一封家书体现了对父母的孝,可是这个孝心是怎么样呢?。爸爸每天都上班吗,如果不忙就不要去了”如果这个思想蔓延下来是何等可怕?!通俗音乐的这些特征表明走向了一种低俗。加上广场狂欢、形象消费等后现代文化特

9、征,通俗音乐的确不断在冲击音乐概念的边界。仪式音乐音声是人类学“他者”目光中的音乐,以多元文化提供了本己文化的参照。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还普遍存在民俗仪式音乐活动,这些仪式活动里丰富的音响有别于音乐厅音乐,虽然仪式音乐等审美价值不如音乐厅音乐,可是它的文化聚合功能胜过音乐厅的作用。如乡邻通过丧葬仪式音乐的参与,情感和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_凝聚和认可,而音乐厅的音乐审美,只是关注个体与音乐,受众不必有关系!但是仪式音乐活动的参与,等于认可了相互的关系,认可寨子大小事务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仪式音乐的文化聚合功能拓展了音乐厅的审美意义的音乐概念。现在作曲抛弃共性写作,张扬个性,远离传统。如美国现代作曲大师

10、凯奇的433,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轻的钢琴作品什么音符也不弹,演奏家与钢琴只是表演的道具,以一种类似“皇帝的新装”的戏剧,戏弄音乐厅观众的等待,上演了音乐行为艺术。我们之所以把这样的表演当成特殊的音乐现象,是因为作为音乐权威的凯奇大师把它当作“音乐”诉说。对于传统音乐观念来说,这是何等的荒诞无稽啊!可是对予现代音乐创作来说,它提出了一些思考。如此音乐会,谁会愿去听第二次?!这样的“音乐”制造供人思考的文化事件。还是音乐?抑或一种终极关怀的思考和追问!三、音乐鉴赏:层次与方法l、音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专业音乐创作,以器乐艺术为代表,二是民间音乐,以村落民间歌舞为代表。对于专业创作来说,作曲

11、是一度创作,演奏的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有间距(即间距化的表演),受众鉴赏的三度创作与二度创作有一定的间距(即间距化的解读)。由于音乐声音的非语义性特征,使从创作到鉴赏成为一个不断间距化的过程,作曲家的作品到达受众时,不自觉地会附会和粘贴许多内容。而民间音乐,其主要功能不是审美而是娱乐,创作者是表演者,也是接受者,形成无间距化的传授同体的音乐感受模式。因此对于两种类别音乐的鉴赏,了解专业创作的技法特点和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是比较重要的。,2,音乐鉴赏有三个层次,即“知声知音知乐”三个层次。音乐鉴赏的层次应该这三个层面上进行。第一个层面,生理感知,随着民族国家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价值认同,但不能否定人类对

12、声音的共同生理感知,即在人类的听觉阈限(大约20Hz2000020Hz)范围内,生理感知和生活经验共鸣,有惊、恐、静、哀、喜等情绪认同,对声音的轻重缓急可以引起的情绪变化有比较一致的共性,不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审美愉悦,即在音响感知基础上的对风格类型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愉悦。爱好什么音乐,与生活习惯相关。再往前一步就是第三个层面的理性鉴赏,是一种非即兴的鉴赏。如同欣赏对联一样,没有传统文化“对子”功底,不知道“西对东,彩对虹,蝉鸟对鸣虫,来鸿对去雁,岭北对江东”的工整,怎么去欣赏鲁迅先生用“比目鱼”对。独角兽”高妙昵?!音乐如同艺术探微“对子”,理性的把握,就是通过对音乐基本技能技法的

13、把握以后,再去进一步认同欣赏。鉴赏音乐,其方法第一是要多听,积累音响经验(获取信号性、审美性音响信息)。第二是学习一定的音乐技法,如学习相当于文学篇章结构的曲式结构,就可以把握音乐发展的布局。第三是文化修养,只有文化修养达到一定的程度,欣赏的三度创作才会整合和构建音乐意境,再造音乐意象。第四是对于作品剖析,对于作品剖析必须要了解创作背景,仅凭外在的声音是很难判断音乐的意义。当然,不是每拿着一个作品时就去翻阅作曲家的创作经历,这样是很累的事情,没有这个必要。在音乐鉴赏的三个层次上,定位在哪个层次,就按照这个层次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3,歌唱与器乐的鉴赏。歌唱的欣赏可以分为几种,民歌要“听味”,注意

14、方言声腔与达意。我们不期望民歌的演唱者都是音乐学院的高才生,音乐学院毕业生可能声音很漂亮的,可唱民歌不定唱好,前些年,新疆青年到音乐学院去学习,后来不会唱自己的民歌了。因用三个音体系,可是音乐学院只用十二平均律训练,学员回不到自己的母语音律。民歌听“味”,声音是先天的,没有哪个大师把沙哑的声音训练得非常漂亮。很多优秀的歌唱家是因为声音条件好而培养出来的。用方言演唱黄河船夫曲比起仅凭记谱演唱要够“味”得多。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所长田青研究员在青歌赛老打低分,是因为他是从民歌风格的角度去评判而不是仅从声音的角度去评判,许多民歌上台后就丢失了原生态韵味了。对于民族唱法,要听虬隋”与“声”,对于母语文化

15、的歌唱,语言不是问题,要听声情并茂。声音要好,情感要表达清楚,歌词和旋律与要表达的内容一致。如再见吧,大别山,大别山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要根据地,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当老将军、老战士在多年的岁月中再回到大别山时,感慨万千!经历过枪林弹雨考验的战友,“山山岭岭唤我回,石一草把我留”,人和山水草木投情,男女老少盼回!这个情感的表现是“山花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寓127一 于唐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而。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把刘备送徐庶的历史典故蕴藏其中, “大哥”、 。大嫂”的祝福则表达了子弟兵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如没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理解(再见吧,大别山

16、就没有这么深刻了。对于青春偶像类的流行音乐,如谁怕谁,一群以自己为中心的表现,言语和行为全然不顾社会期待和社会规范,如此的后代如何担当我们国家发展事业接班的重任?如果我们不参与生产,就是纯粹的消费者,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从一封家书的消解崇高走向世俗,到谁怕谁的玩世不恭的调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颠覆了,人变成行尸走肉,这样的音乐我们需要有自己的鉴赏尺度,学会取舍与鉴别。当然,青春偶像类的流行音乐,作为青年群体的亚文化,可以作为偶然的调节。娱乐音乐文化,是无须深解的甜食,如(纤夫的爱,现实的生活没有歌曲浪漫,可以说是用纤夫的苦难去演绎爱情的浪漫,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现实没有这么轻松。MTV,KTV把我们对音乐的多意理解简化成一种模式,好的MTV帮助人们对音乐的想象,如:长大后我就成了您),以宋祖英看望童年的老师的特定情景演绎无数多人。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的期盼。第二个是器乐欣赏。器乐两种类型,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