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论文-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解读【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 空间形态; 香港 【论文摘要】: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香港为例,从其城市概括说起,再详细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空间形态变化还将香港中环作为特色街区,分时间段对各阶段的发展和标志性建筑物分别介绍最后,企图从香港城市的规划与空间形态中,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些启迪作用 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鸦片战争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 1984 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1. 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 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 230 个大小岛屿,总面积 1066。
53KM2现有人口 600 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 5890 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2.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初步发展阶段 1841 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 1930 年到 1946 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
1935 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 高度发展阶段 从 1970 年到 1997 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 全新发展阶段 至 1997 年之后,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 3. 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 1886 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 1935 年,雄居中环的12 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 50 亿港币,高 52 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霄的巨大火箭。
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造型新颖的高 70 层的中国雁行新建大楼,如节节生高的竹子,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楼最高一节柱好象竖立的大拇指"第一"的雄姿直指蓝天香港中环银行建筑高度和风格的变化是香港建筑高层化、风格个性化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的特征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香港开埠时期,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突出的"点"20 世纪 40 年代,12 层具有国际风格的汇丰银行大厦、中国银行新建大楼等新一代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耀眼的"点",此时的香港中环天际线是多层次的群体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早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退居为香港中环天际线的背景,香港中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协调共生,进一步突出了香港城市天际线大尺度、高密度和多层次的特点4. 结语 香港面积虽然面积很小,但人口相当密集在如此密度高的地区,建成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这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4.1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 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4.2 城市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作用 城市规划过程都会在城市某些地段设置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用以体现地方特色在香港中环的介绍中,汇丰银行作为其标志建筑不断发展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形成,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地区发展的需要这一事例说明标志建筑不仅是其本身在该地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营造了一种城市景观,让该地具有某种标识性 城市规划中,设置标志性建筑在城市景观上的作用有引导作用和形成城市景观系统的关键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伟聪. 香港城市规期检讨[M]. 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l997. [2] 宛素春, 等. 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 王纪武, 等. 香港新市镇建设的启示[J]. 规划师, 2002. (9). 。